厦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简介

信息来源:厦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时间:2023年07月07日

厦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于2005年11月26日成立。近年来,协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民间文艺家的桥梁和纽带,发挥自身优势,凝聚各方力量,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和发展厦门市的民间文艺事业,在推动民间文艺事业的保护和发展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协会现有会员268名,现任主席陈斌,副主席黄念旭(兼秘书长)、张学平、张武阳、张小珍,谢建东。 

协会成立后,积极组织和参与相关的重大活动和民间文艺活动,利用各种平台展示厦门民间文艺风采,调动了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几年来坚持举办的“民间文艺进校园活动”、“民间文艺广场演出”、“厦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展”“民间文艺体验课堂”等公益活动已成为厦门民协的品牌活动;承办了中国文联、中国民协2012、2013年“送欢乐、下基层”走进厦门活动;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民间文艺嘉年华”活动;中国民协“我们的节日‘2012海峡两岸端午莲花褒歌会”活动;“我们的节日‘2013海峡两岸褒歌会”等重大的国家级活动。协办了“九.八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十年、十五年庆典民间文艺表演,“五缘湾‘五·一’大型民间文艺活动”、“环岛路旅游品跳蚤市场民间文艺活动”、“海峡两岸文博会民间艺术展”。主办了“庆五一·迎奥运”、“国庆非遗文化演出”、“闽西南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民间故事大赛”、“台商子女夏令营”、厦门市“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信用社杯’民间故事大赛”、“厦门市民间工艺与旅游经济研讨会”、“林翰冰鱼骨画展”、“弘晏庄木偶艺术展”等大型活动和展览。开展紧紧围绕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抒发中国情怀,塑造中国形象为主要创作目标的创作活动。
近年来,协会精心组织推荐民间艺术人才与精品参加全国评选和大赛。在中国民协举办的全国“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和命名项目”中,蔡水况荣获“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在福建省“十大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十大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评选的工作中,蔡水况获评福建省“十大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沈锦丽、庄晏红获评福建省“十大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协会选送海沧区文化馆表演的大型飘色《大道慈济》参加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荣获中国民间飘色(抬阁)艺术展演银奖;民俗舞蹈《集美阵头弄龙》参加中国(南宁·青秀)舞龙展演暨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评奖活动获中国(南宁·青秀)舞龙展演金奖。
  在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选中,2009年在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选中,协会选送沈锦丽的作品《九龙球》获“山花奖”工艺美术奖,在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选中我会举得优异成绩,选送的民俗舞蹈(舞龙)《集美弄龙阵头》,获得民间艺术表演(舞龙)类大奖。庄晏红的布袋木偶获得“山花奖”工艺美术奖,厦门市一举摘取了三朵“山花”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多年来会员成绩斐然,多名会员先后获得了“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 “厦门市劳动模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众多荣誉称号。协会理事蔡彩羡成立劳模工作室 。厦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获得了厦门市文联颁发的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沈锦丽获得厦门市文艺突出贡献奖,杨广敏、庄晏红获得厦门文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蔡水况获得省、市文联从艺60周年文艺工作荣誉称号,范寿春、黄亚水、许培坤获得市文联从艺60周年文艺工作荣誉称号。
  协会发挥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闽台文化优势,积极开展对台文化交流活动。2008年初由厦门市文联监制、市民文协和台湾流行乐大师黄仁清合作制作了儿童歌谣专辑《海峡两岸小天使贺新春——鼠来宝》在厦门和台湾同时发行;2008年12月市民协组织木偶表演队赴台湾参加云林偶戏节;2009年4月,应协会邀请,台湾高雄市演艺工会莅厦参加海峡论坛《中华情》文艺演出;2009年10月协会应金门文化局邀请,组成木偶、答嘴鼓、乐队三个民间文艺表演团分三批赴金门参加“金门战地艺术节”;吕塘戏校曾30多次赴金门进行民间文化交流演出,深受金门乡亲的欢迎和喜爱。除两岸交流,协会还三次派出民间艺术家随团赴荷兰、印尼、美国演出,展示厦门民间艺术的魅力。
  协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培训、讲座、会员作品发表、学术研讨等活动。杨广敏、何炳仲、夏敏、常跃中、庄晏红、武杨、黄念旭、陈萍、柯胜雨等撰写了多部著作、论文出版发表。协会在市文联的支持下编辑出版了厦门市文学艺术人物系列专辑——《厦门讲古仙—范寿春》《漆线雕艺术家—蔡水况》专辑,通过光影、声音、图画、文本等保留方式,把“闽南讲古”及范寿春老人、工艺大师蔡水况热爱闽南文化和无私奉献的艺术人生做了较完整的展现,是保存厦门民间文艺的重要资料。
 协会成立以来,积极参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并努力创新民间文化产品,发展民间文化产业,取得了累累硕果。蔡水况、杨敏谋、陈清平、范寿春、庄晏红、沈锦丽、李雅华等30多名会员分别入选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参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漆线雕、闽南皮影戏、答嘴鼓、厦门讲古等传习中心建设。杨广敏、何丙仲等被聘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专家组成员,参与厦门市、省、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的论证、评审、推荐工作,为闽南生态保护区建设、厦门民间文艺事业提供学术支持。在保护与传承的同时,蔡氏漆线雕、惠和石雕园、优必德企业、吕塘戏校、林翰冰鱼骨画艺术馆、弘晏庄木偶艺术馆等民间艺术产业得到发展,特别是蔡氏漆线雕、惠和石雕园和优必德企业更是形成规模化,为民间文艺产业化创出了成功的路子。 


本网站由 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邮 编:361005
本网站由厦门网制作 闽ICP备:1601627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2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