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电影家协会主席李晓红教授谈当下中国电影的瓶颈与突破

信息来源:厦门市电影家协会  时间:2017-04-25 10:47:00

市电影家协会主席李晓红教授谈当下中国电影的瓶颈与突破


   2017年4月12日,由共青团厦门大学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研究生会承办的“厦门大学第五十一期院长论坛”在自钦楼多功能厅举行,福建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市电影家协会主席、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晓红教授担任本期的主讲嘉宾,她向参加论坛的现场观众讲解了当下中国电影的瓶颈与突破。


图片:市电影家协会主席、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李晓红教授


   论坛伊始,李晓红教授以2015年至今的电影市场发展作为切入点,对当下电影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不足展开论述。李教授指出:“截止到2016年年底,中国电影票房交出了454.9亿元的成绩单,这看似傲人的数据,背后却隐藏着很大的问题。在过去的四年时间中,中国电影票房的年平均增速为30%,而2016年票房的同比增长仅为3.73%。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电影的发展进入一个瓶颈阶段,另一方面比较庆幸的是,中国电影的观众正在觉醒。”


   随后,李晓红教授以《乘风破浪》、《西游·伏妖篇》、《大闹天竺》、《功夫瑜伽》、《决战食神》等2017年春节贺岁档影片为例,指出近年来国产电影质量下滑的现状,并从导演队伍、IP效应、粉丝经济等多个角度对该现象进行解读。李教授认为:“近年来一个非常巨大的改变是90后逐步取代了80后,成为最主力的观影人群。成长于网络时代下的90后,他们比以往观众更在乎的是内容质量,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着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对影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平衡观众的欣赏趣味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对所有电影从业者来说,是一个越来越凸显的问题。”

   针对当下中国电影发展的问题,李晓红教授分别从政策、人才等角度引出突围思考与建议,并以美国好莱坞电影的运行机制、哈佛大学等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西方歌剧和音乐剧等多种艺术样式为鉴,对中国电影的生产、放映和发行等环节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论坛进行到现场同学提问环节时,气氛活跃,同学们踊跃发言,提出香港电影当下的发展状况、电影从业人员的创作前景、高校影视专业的培养方式等问题,李晓红教授对现场同学的每一个问题一一详解,迎来了阵阵掌声。

   论坛最后,由李晓红教授题辞,并与现场的工作人员以及厦门市电影家协会会员等合影留念。


本网站由 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邮 编:361005
本网站由厦门网制作 闽ICP备:1601627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2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