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莉获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

信息来源:  时间:2015-02-03 12:03:26

  
杨雪莉主唱的南音表演唱《相聚在宝岛》获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

  深度对话

  [谈传承]

  培养人才要因人而异

  记者:目前,厦门南音传承人有出现断层吗?您如何培养传承人?

  杨雪莉:目前不存在断层情况,刚刚有17位南音学员进入南乐团,这批刚毕业的孩子是“90后”,对南音非常痴迷的,学习也非常刻苦,去年5月的毕业演出非常振奋人心。

  厦门市有很好的政策,对非遗项目的专业学习学费全免。2011年,在这批孩子入学后,我们就把团里的骨干力量派到艺校成立专业教学组进行教学。同时,针对每个孩子的优缺点,我们为他们量身定做专门的教学方式,不去浪费每个孩子的天赋。来南乐团后,我们也会在实践、比赛中锻炼他们,让他们在大剧目中担当重要角色。

  除此之外,我们的老师会对一些民间学员进行指导,到学校为南音兴趣班排节目。我们每年还会举办唱腔比赛,对厦门南音的传承发展情况进行摸底。

  [谈融合]

  助力“美丽厦门”建设

  记者:南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厦门的人文之美有着怎样的联系?

  杨雪莉:厦门之美源自文化积淀。经过一代代厦门人的传承、融合、创造,厦门拥有地方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内涵丰富的厦门文化,积淀了南音、闽南话、答嘴鼓、歌仔戏、漆线雕、高甲戏、布袋戏、中秋博饼等文化遗产。厦门南音在发展中,也因着城市的开放而吸收了更多的外来元素,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我认为,学习、喜爱南音能让人更平静淡然,进而以平和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生活,成为更“美丽”的人。

  [谈创新]

  南音古诗词结合演绎

  记者:南音作为古老的演绎方式,在现代如何进行传承,让更多人接受?

  杨雪莉:南音作为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蕴含着远古韵味,是值得我们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演绎的过程中,我们对传统是敬畏的,不会去改变它音乐的本体,不会破坏它本来的感觉,只是做出适应当下社会的些许创新。

  比如,我们的老团长创作了非常多的曲艺说唱。说唱结合的表演方式能在短时间内把故事说清楚,让南音的表演形式多样化,这样的表演就很受观众的喜爱。此外,在表现上,我们会调整节目搭配,穿插传统与现代、欢乐与悲伤的节目形式与内容。面对不熟悉南音的观众,我们可以用器乐演奏音乐去打动他们,且通过举办南音音乐赏析会之类的活动来引导他们去欣赏。

  目前,我们还有类似游园的活动形式,让听众有机会上台亲身体验、学习南音表演。未来,我们还会创新南音音乐会内容,比如将南音和古诗词结合起来演绎。我们还会对一楼的场地进行调整,以探讨新的剧场形式。


本网站由 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邮 编:361005
本网站由厦门网制作 闽ICP备:1601627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2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