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时间:2025-04-27 10:30:22
近日,由思明区文联指导,思明区作家协会、厦门嘉禾良库文创园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厦门春天诗歌季”诗歌朗诵音乐会举办。活动以“春暖花开·诗意栖居”为口号,汇聚了海峡两岸诗人、朗诵艺术家、音乐人及文学爱好者,通过诗歌与音乐的跨界对话,为鹭岛春日注入澎湃的诗意浪潮。
活动通过20组诗歌朗诵、6首原创音乐及两场重要诗歌奖项颁奖,构建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
诗会上,舒婷经典诗作《水杉》的朗诵,让观众在筼筜湖水的纹路中触摸八十年代的诗意脉搏。此外,厦门本土诗人的创作——徐小泓的《献给厦门的春天》、夏炜的《梦里渔港沙坡尾》等诸多作品成为焦点。
音乐与诗歌的融合成为亮点。盲人音乐人赖庆林以《静下来》《当你老了》等歌曲为文字注入灵魂;厦门本土音乐人蔡惠成则以《春风十里》、《厦门》、《漂洋过海来看你》等作品,用旋律勾勒鹭岛风情。特别环节中,改编自叶芝诗歌的《当你老了》与电影《夜空中最亮的星》主题曲的联动,更将文学与流行文化无缝衔接,引发全场共鸣。
作为中国民间诗歌奖的标杆,“第32届柔刚诗歌奖”颁奖典礼成为活动高潮。主奖得主王家新的《帕斯捷尔纳克》以中文重构俄罗斯白银时代的凛冽;校园诗歌奖获得者黄仙进的《雨夜读“怀沙”》则溯游汨罗江畔,修复屈原的语法裂缝;翻译奖得主汪天艾以精准译笔,让西班牙诗人塞尔努达的精灵飞抵鼓浪屿。
此外,“第四届海峡鼓浪诗歌奖”十佳作品揭晓,魏威的《璞玉》、梁朵的《月亮种在海礁上的乡愁》等诗作,展现了华语新生代诗人的多元探索。
活动深度挖掘厦门的地域文化基因。从文屏巷的苔痕到南湖公园的木棉絮,从鼓浪屿的琴声到东坪山的新茶,诗歌成为解码城市记忆的钥匙。闽南语与普通话双语朗诵的《人和路》,更以“旧城砖缝的叹息”叩问当代人的精神乡愁。
活动还联动“世界地球日”,启动第三届“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公益行动,呼吁以诗歌守护生物多样性,赋予文化品牌社会责任内涵。
本届诗歌季涵盖读诗沙龙、文学采风、诗歌进校园等十余项活动,联动思明区文联系统、高校、公益机构及两岸四地诗群,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共创”的文化生态。随着改编自赵雷的《成都》版本的《厦门》主题曲的唱响与全场手机灯光的星河点亮,活动在“未完成诗稿”的隐喻中落幕。
活动由思明区文联指导,联合30余家文化机构共同呈现,以诗歌为纽带,连接历史与当下、本土与世界。正如诗人舒婷笔下的水杉刺破天际,这场春天的诗会,亦在鹭岛的文化土壤中扎下深根,静待下一季的绚烂绽放,继续书写海上花园的浪漫篇章。
来源:思明区作家协会,内容有修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原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