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工作通讯》2025年第3期刊发文章聚焦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厦门实践基地

信息来源:  时间:2025-04-01 11:38:53

近日,由中国文联主办的《文联工作通讯》2025年第3期刊登文章《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厦门实践基地:着力当好“三员”推动“文艺两新”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厦门实践基地:

着力当好“三员”推动“文艺两新”工作高质量发展


厦门海丝艺术品中心坐落于厦门机场自贸区,囊括“一库三中心,一店一广场”的区域布局,现有“文艺两新”230多家,由厦门佰翔海丝盛业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先后被授予“福建省新时代特色文艺示范基地”“福建省文联'文艺两新’实践聚集地”“厦门市文联'文艺两新’服务驿站”等。2023年3月,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落户厦门海丝艺术品中心,标志着厦门“文艺两新”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实践基地揭牌一年来,在中国文联指导和福建省文联、厦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厦门市文联以基地为抓手,聚焦“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当好导航员、服务员、联络员,推动全市“文艺两新”工作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海丝艺术品中心再获殊荣,被文旅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一、当好“导航员”,“文艺两新”更有“向心力”

充分发挥厦门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优势,组织基地“文艺两新”代表参加市文联组织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在神山“基地”追寻红色记忆、“崇德尚艺·培根铸魂”主题讲堂、“月·阅·谈”学习明理读书沙龙等主题活动,邀请《厦门文学艺术人物丛书》德艺双馨艺术家来基地开展专题讲座和研讨交流,邀请基地“文艺两新”艺术家参与举办“艺心向党 勇毅前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厦门书法作品系列展、“福文化”古今艺术精品展、“福”文化雕塑创作成果展等主题文艺创作展演活动,团结引领基地“文艺两新”创作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展现中国风貌、突显厦门特色的具备当代审美价值的文艺作品,不断推动基地“文艺两新”艺“心”向党,示范引领全市成规模的“文艺两新”集聚区建成10个省级新时代特色文艺实践地,引领带动全市“文艺两新”为厦门建设“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文艺力量。


二、当好“服务员”,“文艺两新”更有“创作力”

一是突显闽派优秀传统文艺传承发展。结合平台汇聚莆田木雕、寿山石雕、德化瓷塑、漆艺、剪纸、鱼骨画等诸多闽派优秀传统文艺门类艺术家及工作室的实际和特点,举办“手艺·守艺——传承与创新”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石雕艺术作品展、“一脉相承 守艺当下——王向明南派石雕艺术作品展”“中国美术传承与创新交流展·木石篇”等一系列闽派文艺特色活动,推动文化遗产与时代需求融合、传统工艺与新型材料融合、学院派“师生”和民间“师徒”传承方式融合,为厦门打造闽派文艺重镇提供探索与实践。

二是加大优秀“文艺两新”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优势,市文联向市财政申请“文艺两新”年度专项发展经费,举办“文艺两新”采风创作、展览展示、培训交流等24场(次)。申报推荐的基地签约雕塑艺术家陈晓东《未来山海儿童剧》入选中国文联2023年度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并将于今年下半年对外公演,推动37名“文艺两新”获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基金扶持,为6名“文艺两新”举办“文艺发展专项基金扶持作品展演”,推荐4名优秀“文艺两新”参加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专业培训。今年4月,在全国文联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网络专题培训班期间,推荐基地签约民间工艺艺术家王鹭鹰作为基地代表畅谈学习和创作体会并在中国文艺网上刊登。

三是拓宽“文艺两新”交流渠道。积极搭建“国字号”交流平台,推介基地优秀“文艺两新”参加“中华情·中国梦”中秋展演系列活动、第12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中外艺术家厦门巡演、第13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第16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等国字号文艺交流活动,陆续推出“当·厦——当代厦门青年艺术群展”“创意之窗——当代雕塑迎春六人艺术联展”等20余场文艺交流活动。


三、当好“联络员”,“文艺两新”更有“市场力“

充分发挥基地优势,找准“文艺两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破题起势之策,激发文艺市场活力。

一是畅通政校企联系渠道。积极发挥国企担当作为,设立专员与驻地党委、政府积极对接协调,承接办理文化产业政策落地相关事宜;积极参与“文艺两新”课题调研,推动文旅、人社等地方党委政府部门聚焦“文艺两新”职称评审、文艺产业政策扶持等卡点堵点问题出台相应政策。比如,在针对性调研基础上,结合全省文艺系列职称评审办法的修改,我们提出的“将文联系统组织举办的业务培训、文艺奖项纳入职称评审认可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奖项认定”意见得到采纳;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研究院等厦门周边地区10余所高校达成教学实践合作,通过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开展观览实践体验、提供实习岗位等方式,为繁荣文艺市场培养生力军。

二是开辟“文艺出海”航线。充分发挥厦门新海丝支点城市优势,以丝路文化古今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交流等为主题,先后组织开展推介基地艺术家参加中菲友好交流摄影展、“从澳门出发——葡语系国家艺术交流”“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系列作品展等中外艺术交流交易展览,先后接待柬埔寨、菲律宾等文化考察团。今年三月,在市文联的牵头组织下,基地签约艺术家王鹭鹰、沈锦丽参加了中国文联“今日中国”艺术周活动并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市举办了厦门民间艺术精品展,精美的作品受到当地群众和游客的喜爱。

三是拓展新兴市场。市文联牵头组织基地骨干赴景德镇开展“文艺两新”调研,积极借鉴首家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成功经验,推动基地依托其运营的丰富艺术品资源打造艺年ART365公共服务平台,包括艺年·艺术空间、艺年·艺术商店、艺年·非遗文化体验馆等,积累了近60个合作艺术机构、100多位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18大类非遗项目,近1200个SKU的艺术品资源,去年品牌累计营收120余万元。同时,在“厦门海丝艺术品中心”新媒体平台上设立“海丝艺术家”“艺术展讯”等栏目、定期宣介文艺家及艺术品,借助新媒体技术,打造集常规展览、文化体验、线上展览、线上商店等“艺术品+”新兴市场模式,拉近消费者与艺术产品之间的距离。

下一步,结合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我们将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加大服务力度,加大文艺交流,提炼更多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厦门“文艺两新”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原推文

本网站由 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邮 编:361005
本网站由厦门网制作 闽ICP备:1601627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2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