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诗书画兼能的现代文人画探索——评田文鱼画展

信息来源:  时间:2025-03-18 08:33:00

▲《剩有路旁一树香》(田文鱼 供图)


当您看到这个每幅作品都诗书画俱全,而且题画诗都是画家自作的个展时,您认为这位70后画家学诗多久?20年?10年?都不是,实际动手不到一年。那么您认为他出身书香世家?美术院校?也都不是,只是农家子弟。田文鱼就读于闽西南一个客家农村小学,改革开放年代在县城职业中学学美术,毕业即外出创业,最终立足厦门,以少儿书画培训为业至今。余暇坚持书法与文人画创作,曾在我的研究生班旁听两年,但在准备这次画展之前,其作品一直像当代绝大多数文人画那样,题诗都得借抄前人。这是中国画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受西方绘画影响开始分化为现代文人画、现代院体画与现代派中国画的世纪问题。



诗书画犹如人的精气神,诗是画的思想灵魂,书(书法性笔法与题款)乃画的气息能量,画则是精血躯体。三者缺一不可,艺术形式独特,成为中国画正宗、主流与国粹,一直到20世纪还涌现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与潘天寿四位大师。可惜囿于中国文化教育的改变,传统诗文淡出社会生活与文艺创作,能自己题诗的近现代文人画画家,随着代际交替,逐渐凋零,后继乏人,以至于四大师身后,现代文人画便因丧失题诗能力,未能与时俱进反映社会生活与思想情感,还在重复前人而终被边缘化,主流地位被现代院体画取代,中国画正宗与国粹光环不再。


有鉴于此,本人不揣浅薄,二十多年来一再呼吁保护文人画传统,出版《题画诗写作》,将诗书画兼能创作传统,纳入研究生与社会公益性教学。田文鱼因学历之故仅辅导书画,未涉题诗。他不甘落后,偶亦试作,虽不得要领,但确有决心超越自我,遂以本次个展为契机,拟作一次诗书画兼能的现代文人画创作试验而助其学诗。结果大出意外,令我欣慰——50件画展作品,除个别题诗重复,均为近一年来陆续所作,居然能符诗法,堪谓试验成功。


当然,这只是马拉松的起跑点,来路还很漫长,对于缺乏传统文学修养的田文鱼来说,前程艰巨是肯定的。但他的成功,却可用来激励同样欠缺传统文学修养的现代文人画画家与学生,不必自卑学浅而担心学不会题画诗。


田文鱼题画梅诗云:“独驾驱驰松竹庄,道旁一树晚正芳。群山谷口披寒雪,十里清溪带月香。”“小径山亭栈道斜,青葱古木隐人家。农田无事茶生韵,屋角溪梅开早花。”“拄杖穿行清涧西,半山雾锁雪花迷。寻芳又探梅知己,再写傲霜烟树低。”题画荷诗云:“荷枝横卧叶成丛,偶有残花犹半红。虽乱一池韵犹在,其余落瓣任西东。”“雨霁初晴碧波重,横斜菡萏一池红。远烟近霭花更艳,香气徐来带晚风。”都很清新自然,且有生活气息,这才是正宗文人画的题诗效果,抄写补空无此真情实感。


文鱼老家乡民多以梅子为经济来源,故号“三百梅园主人”。每至花期,满山香雪,即可流连拾句,此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最喜画梅。题诗初学虽尚粗浅,真切新鲜已很可贵。乍看这些诗句,昔日画友会很难相信出自其手。文鱼染翰已三十余载,依旧不脱农家纯朴耿直,随兴挥毫必激情四溢,不可遏止。因而喜好狂草与大写意画,笔遒墨润,正可相得益彰于创作雅俗共赏的“四君子”与松荷之类文人画传统题材。而今加以能诗,日后有诗兴触发书画创作灵感,前景当更可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原推文



本网站由 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邮 编:361005
本网站由厦门网制作 闽ICP备:1601627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2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