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文艺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座谈会在榕召开,7位文艺家代表发言

信息来源:  时间:2025-03-10 09:49:15

3月6日,省文联组织召开福建文艺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座谈会,推动文艺界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武装上走深走实。省级文艺家协会代表吴新斌、李豫闽、曾念长,地市文联代表林巍,获国家级奖项艺术家代表王宇航、陈国,“文艺两新”代表许海钦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和创作经历畅谈学习感悟。 

会议由省文联主席陆开锦主持,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东河和在家党组成员王来文、曾章团、许瑞生出席会议。座谈会上,陆开锦传达了省委宣传部学习宣传贯彻《纲要》座谈会的会议精神。李东河结合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心得,着重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这一重要要求和省委关于“打造‘闽派’文艺精品和文化品牌”这一部署,从提升“闽派”文艺自信力、凝聚力、影响力、原创力、传播力等五个维度,结合当前形势任务要求,立足我省文艺文联实际,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李东河指出 :

《纲要》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原创性贡献,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权威辅助读物。通过专题召开文艺界学习宣传贯彻《纲要》座谈会,进一步形成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浓厚氛围,有力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不断激发“闽派”文艺蓬勃发展的内生动力。 

对进一步学好用好《纲要》,李东河强调 :

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切实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纲要》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常学常新、常思常悟,持续兴起学习宣传阐释的热潮;深刻把握思想精髓、实践要求,坚持学以致用,自觉融入文艺创作、文艺惠民、文艺活动全过程、各方面;弘扬改革精神,争优争先争效,凝心聚力推动“闽派”文艺蓬勃发展、助力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 

 

与会人员在学习、交流中感悟思想伟力、实践伟力,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一致表示要自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倾心抒写中国式现代化“闽派”文艺新华章。 


文艺家代表发言 

 

着力出人出戏 

推动福建戏剧再上新台阶 


吴新斌 

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主席 

近年来,福建戏剧界牢记嘱托、心系百姓,组织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一批在全国叫得响、具有福建独特魅力的精品力作,有的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曹禺剧本奖。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新时代新征程福建人民的奋斗实践,用戏剧艺术展现福建人民的伟大创造和精神风貌。团结引导广大戏剧家和戏剧工作者潜心创作,努力打造更多专家认可、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 

 

推动新时代 

福建民间文艺的传承与发展 


李豫闽 

中国民文协副主席、省民文协主席、博士生导师 

我们要创新传播形式,顺应数字化浪潮,将传统工艺与当代生活融合,以更优质的民间文艺形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 

融汇省会文艺力量 


林  巍 

福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始终坚持守正创新,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开门办文联,福联千万家”,有的放矢推出一批有助于文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新举措,打造福州文艺特色IP,同时关注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用好一批、培育一批“文艺两新”集聚区和新时代特色文艺实践地,不断增强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致力于闽派文脉传承


曾念长 

省文学院院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我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积极融入省文联工作大局,着眼于闽派文脉传承,积极在文学院现有平台基础上继续加强“闽派批评”学术建设,持续推动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学术活动周、“闽派批评”讲坛暨文学经典普及计划等品牌活动在省文学院落地执行,同时借助“福建文艺家之家”即将在省文学院挂牌等契机,积极创建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良性互动的有利条件,为闽派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贡献省文学院的力量。 

 

《新路》咏时代 

闽韵育新人 


王宇航 

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省音协副主席 

在《新路》的创作中,我们始终秉持“守正”与“创新”的双重追求。下党乡的脱贫实践、闽东苏区的革命精神,为创作提供了丰厚素材。歌曲中“真情撼肺腑”“坚毅的脚步”等意象,正是对闽地红色文化基因的艺术化提炼。这正是通过传承、创新和融合,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福建特色又符合时代潮流的文艺作品,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闽派文艺风格。也将福建的美丽风光和独特文化展现给世界,让更多人爱上这片土地。 

 

 

以人民为中心,

铸闽派美术精品 


陈  国 

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银奖获得者、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漆艺教研室主任、省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协会员 

我的作品《天路——国槐绿》以“复兴号”和“拉林铁路”为元素,试图展现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背后正是希望通过艺术的表达,让更多人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搏,引发大众对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共鸣。这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高度契合,从人民的生活、奋斗中汲取灵感,将时代精神融入作品,再回馈给人民,使艺术成为连接国家与民众情感的桥梁。 

 

做好“海”的文章 

展现文艺新作为 

许海钦 

“文艺两新”代表、中国作协会员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澳角人,只读了四年小学,从15岁开始下海打鱼,在打鱼的17年间,我自学文化知识,业余坚持诗歌创作。出版个人诗集5本,在村里成立“澳角渔家诗社”带领村民们看书写诗。2022年在澳角小学成立“小海燕诗社”,让诗歌的种子在渔家孩子们心中生根开花。我深知一个优秀的作家,要带领大家追求精神生活,不仅需要精湛的文字功底,更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文化发展规律,才能更加生动形象地演绎角色,展现出基层作家的风采和魅力,为新时代“闽派”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原推文

 


本网站由 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邮 编:361005
本网站由厦门网制作 闽ICP备:1601627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2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