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时间:2025-02-17 14:46:00
去年仲夏,重访扬州,在瘦西湖、在个园、在大明寺、在古运河……浓绿浅翠里,风光固然明媚多姿古意盎然,但我寻寻觅觅的,却是当年“扬州八怪”的遗踪——对于清代中期这一批才华横溢、潇洒脱俗的扬州才子,我情有独钟。其中最心仪的是郑板桥,他的“六分半书”,以兰草画法入笔,极其潇洒自然,参以篆、隶、草、楷字形,穷极变化。但我之至爱是他的竹画和题竹诗——诸如“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胸无成竹”等,几乎成了我写作遵循的经典;他的“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也成了我从政为民的信条。至于“八怪”中的其他人,只是浅识,并未深知。
甲午岁末抵宁化,在闽赣交界的那一片客家祖地,亿万年沧海桑田造就的山青、水媚、石奇、洞幽的绮丽风光固然令人身心愉悦,但最令我惊讶莫名的却是——在这当年穷乡僻壤的山区,竟然诞生了黄慎、伊秉绶、郑文宝、李世熊、张腾蛟等一批永垂青史的文化名人。其中,最叫我倾心的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
相识黄慎
相识黄慎,真是缘分!
12月24日,下乡蛟湖,乡人告诉我,这是清朝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故乡。这里山迢迢水悠悠芦苇摇曳白鹅凫水,如一帧淡墨山水,风景十分诱人。乡人提起,黄慎是位孝子——此地风俗,端午家家食鸭,黄慎家贫,买不起鸭,十岁的黄慎希望病中的母亲能吃上鸭子,便画了两张画到集市叫卖,人家看到他的鸭画栩栩如生,便用真鸭换了他的鸭画,他终于让母亲过了一个快乐的节日。小小少年,便有如此画艺如此孝心,叫我好生感动。
回到宁化县城,我即邀县文体局局长唐又群先生,一起参观博物馆黄慎书画并瞻仰黄慎故居——故居位于从前叫下东门如今称中山街的一条短巷里,小小的青砖黑瓦月洞门、不足10平方米的窄窄门脸,显得十分陈旧古拙。跨入月洞门是三进木建筑厅房,悬挂着黄慎的书画和一些本地书法名家作品。其中一个小厅,一条“纪念黄慎诞辰327周年端午雅集笔会”的红布横幅赫然入目。一路走来,对黄慎益增崇敬之心,我以为,黄慎诗书画成就,绝不在郑板桥之下,可惜数百年来,弘扬不足!据说黄慎故居,如今由一家公司承包管理并作为公司办公地点,留给我的印象是相对简陋,与黄慎盛名其实难副。
黄慎字公茂、躬懋,号如松、瘿瓢、东海布衣等,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端午节,诞生于宁化一个知识分子家庭,7岁读书习字;14岁,出外经商的父亲病逝,家徒四壁,靠母亲做针黹女红维持一家生计;年及16,奉母命赴建宁拜师学画,他乡漂泊,寄居僧寺,在青灯古佛旁,历经十余年的破庙寒毡勤学苦练,为他后来的诗书画成就,奠定了深厚基础。1719年,33岁的黄慎离家远游,走过赣、粤多处城乡,见识诸多文人墨客。1723年年底,他来到风光雄秀、人文鼎盛的金陵,开始了六朝金粉地的卖画生涯。这位来自闽北僻地的客家青年,诗书画逐渐扬名大江南北。
1724年,黄慎第一次来到扬州,这淮左名都的旖旎浪漫,让黄慎艺思飞扬。在这里,他结识了汪士慎、郑板桥、李鱓、高翔、陈撰、边寿民、王步青等等一大批画家、诗人,并和他们过从甚密。扬州的快乐时光令他倍加思亲,1727年,他启程回乡将母亲妻女接来扬州。在声名鹊起、日月温馨的扬州时光,44岁那年,他居然纳当地美女吴绿云为妾,老友郑板桥为此还写诗相赠:“闽中妙手黄公懋,大妇温柔小妇贤;妆阁晓开梳洗罢,看郎调粉画神仙。”红袖添香,让黄慎诗兴勃发,写了不少好诗。客居扬州12载,铸就了黄慎艺术生涯的辉煌,后因老母思乡心切,1735春,孝子黄慎毅然携妇将雏,陪伴母亲回归故土。当年离乡,还在壮年,而今归来,已是两鬓华霜,黄慎自是无限感慨!秉承“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黄慎只在宁化周边行走,直到母亲仙逝后,他才又重访阔别16载的扬州,梅开二度,虽有旧雨新知诗画唱和,但岁月欺人,毕竟物是人非。两度居停扬州,黄慎的艺术成就达到了巅峰。他和郑板桥、金农、罗聘、高翔、李鱓、汪士慎、李方膺等一帮意气相投、造诣非凡的画朋诗友——史上称作“扬州八怪”,把春风十里的扬州艺坛,鼓捣得风生水起、千古留名。
1758年,72岁的黄慎终于告老还乡——在乡间,他继续他的书、画、诗创作。直到1772年,86岁的艺术大师黄慎,才终于告别了飘萍转絮的浪游人生,卸下了尘世浮名蝇利的牵绊和心累,悄然无声地、安息在故乡县城北郊——一座名叫茶园背的小山。
画如酒
观黄慎画,如饮美酒。
据不完全统计,黄慎存世的画作有一千二百多幅。纵观黄慎之画,大气、传神、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当年客居萧寺的一个无名画工,后来能够成为名满天下的画界巨擘,那是他母亲的大智慧眼的激励,那是他70春秋朝朝暮暮焚膏续晷的追求;那是他得故乡地气灵脉的浸润和一次又一次走向远方博采众芳的滋养。
论画技,黄慎全能。工笔、半工笔半写意、大写意,他都在行。虽师法青藤、白阳,但另辟蹊径。他最擅长人物画,无论历史人物、世俗男女、仙佛神鬼,皆独出机杼,不落他人窠臼——他的《渔翁》《盲叟》《钟馗》《八仙》诸画,形神毕肖、淋漓尽致;他的写意花卉,注重删繁就简、好写一枝一叶;而鸟兽虫鱼,蝶翅蝉翼空灵通透,角蹄喙爪坚润质感,如《双鸭》《柳塘双鹭》《雪梅寒雀》《三羊》《狮狗》等等,均出神入化、跳脱如生。他的山水画师承宋、元大家但又别出心裁,或用云头皴、折带皴、鬼脸皴和自创皴法写沧江危崖、孤峰耸立;或用米点绘平林野渚、雨雪山水——他的《桃柳春江》《驴雪探梅》《菊花》等等代表作,潇洒清丽、疏朗秀劲;他用草书笔法创作的大写意气势磅礴、雄浑恣肆——《风雨归舟》《写生山水》等一批上乘之作,其壮美绮丽,令人目骋千古胸荡层云。
难怪他的挚友郑板桥赞美他:“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一代宗师齐白石1919年在《老萍诗草》中写道:“余在黄镜人处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犹过于形似,无超然之趣,决定从今大变。”近代绘画大师徐悲鸿说:“瘿瓢佳作有笔歌墨舞之乐!”足见其画的神韵及对后世的影响。更可贵的是,黄慎的画,渔妇、纤夫、贫僧、乞丐等等劳苦大众,皆出其笔下,他的心他的画,与众生相连。
其代表作《草亭飞万竹诗草》我最喜爱,其章法奇异如松柏之剪影,其点画浓淡如花叶之缠枝,真可谓非书非画,亦书亦画,堪称奇观。难怪雍正年间,黄慎的绘画“尺纸容缣,世争宝之”。
黄慎画,如佳酿,一卷在握,让你在微醺与陶醉之间,饱尝人间春色,领略世态万千,那一种艺术极品的享受和漂泊人生的感悟,尽在不言之中!
书如茗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茗茶的滋味,是尽人皆知的,看似清淡,却养身养心,名人雅士、村夫野妇,无人不需无人不爱的。
黄慎的书法,妙如茶!
黄慎以精擅草书著名于世。他师法怀素,得其飘逸飞动、笔走龙蛇真传,兼取孙过庭、颜真卿笔意,从章草脱化而出,自成一家。他的草书行笔沉稳如山,笔画壮实如杵,顿挫分明,转折圆融。字与字之间虽少连笔却血脉贯注一气呵成,不论立轴、对联、册页、长卷,无不错落有致、疏密相当,如跳珠走盘、雁影横空。清康熙帝推崇董其昌,乾隆帝推崇赵孟頫,从此形成风靡一时的圆软匀称、被讥为“算盘珠子”的馆阁体,黄慎却不趋时尚,敢于独树一帜,且楷、隶、行、草、篆诸体皆备,也喜欢在长篇草书中镶嵌隶、篆字,给人以奇峰突起、别开生面之感,这也就是郑板桥所谓:“乱石铺街”之体。
他的代表作《郑板桥道情》《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唐子西文条屏》《自作七律》以及五言联“石云和梦冷,野草入诗香”等等,都堪称字中有画、标新立异之作。我最欣赏他写于雍正年间的《自作七绝三首》——其一,“一从点选入官家,尽道人称绿萼华,曾记夜深煎雪水,牙痕新月剩团茶”;其二,“多情自古犯情痴,每爱江南唱竹枝。莲底女郎双白足,不知红豆是相思”;其三,“谁怜小凤自妖娆,眉锁春山赛二乔。最是一楼秋水冷,月阑人静学吹箫”。诗的风流倜傥、雅韵入骨就不必说了,那书法真可谓树老根深、古朴圆润,字字珠玑,直教人如品武夷大红袍、杭州碧螺春,阅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同乡友人雷鋐品评黄慎草书:“其字亦如疏影横斜、苍藤盘结,谓山人字中有画也,亦可!”
黄慎书法,一字如香茗一叶,清韵荡人肺腑,世代流芳!
诗如淑女
黄慎工诗,著有《蛟湖诗草》。
读黄慎诗,如对淑女,有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表的优雅,有一种一厢情愿的倾慕和爱恋。
黄慎能书擅画善诗,是千古不可多得的“三绝”巨匠。
品罢《蛟湖》,于书画诗之中,我更崇仰黄慎之诗。黄慎学诗,来自乡贤张钦的鼓励,他对黄慎说:“子不能诗,一画工耳!能诗,则画也不俗。”黄慎始学诗,夜夜伴老佛就神灯苦读,至三更乃已。于是,画中有诗,诗中亦有画,遂名满天下!
黄慎的诗直抒胸臆、写真性情,内容多为讽喻世情、怀古言志、交游酬酢、旅况清愁、山水景物、田家农事、风土闺情等,古体朴茂沉郁,五律清丽婉约,七律圆熟酣畅,七绝深得晚唐神髓。
黄慎之诗最动我心弦的——一是充满智慧灵性之作,如“一抹断烟杨柳外,好锄明月种春蔬”“道书懒阅尘封卷,药圃新锄草迸芽”“难分苦竹青千个,细数浮花红一蹊”“台上苍藤挂古今,井边断绠谁提汲”“敲冰擎作磬,攒雪塑飞仙”等等,遣词造句,看似平淡却奇崛。二是性情中人的抒怀之作,如“客来一勺寒泉水,相对无言但煮茶”“莫道山间无幽事,时时野鸟自相呼”“须眉欲白难辞老,岩谷回青易更新”“人为名利惊荣辱,我因禅寂老光阴”“壮心秋老自萧森,万里潮来一呼吸”“丹炉不受风雷灭,画卷常为天地容”等等,深心寄托,意在言外。三是亲近大自然之作,如“砧捣一声霜露下,可怜都作石城秋”“大江东去成天堑,处处春山叫杜鹃”“昨夜亭前风雨过,晓持竹帚扫桐花”“送君微雨雪花天,扬子江头鸭嘴船”等等,清新疏朗,涤人心胸。
黄慎诗歌,古风古味古韵、大气沧桑,娴熟老到,有陶渊明之飘逸、谢眺之清雅、杜甫之老辣、李白之灵动、韩愈之沉雄,集乐府、诗、骚并唐诗、宋词之长,化蛹成蝶,独树一帜;黄慎诗歌,情深不甜腻,习古不泥古,浩然如日月星辰、泱泱如奇峰秀川,能藏诸名山传诸千古,能让一代代人再三击节吟唱!因为画名,掩了诗名,实在是黄慎的遗憾也是诗坛的遗憾!
在我心中,黄慎诗歌,如西施、如蔡文姬、如班昭、如卓文君、如上官婉儿,是美女、是才女、是淑女。我想,任你是铁石人儿,见了他如美人如秀女的诗章,也不能不爱慕!
黄慎一介布衣,没有显赫家世、没有达官贵人扶持、没有山高水长的依傍,全凭自身的大智慧大奋发,创造了中国艺术史上诗书画三绝并秀的震撼人心的奇迹。他传奇的一生,理想一直在远方,精神一直在高处,他的诗书画造诣,是常人难以企及的臻于至境的天方地圆,是纵横今古屈指可数的艺术精灵!
黄慎实在是八闽大地不可忽略的骄傲!当然更是故乡宁化不可忽略的骄傲!如果没有他,宁化千年的文化史不可能如此辉煌!山清水秀的宁化养育了黄慎,挚爱家乡、聪明绝顶的黄慎,回馈了他对故土最伟大的奉献!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黄慎永恒!
此作品刊登于《厦门文学》2025年第1期“散文”栏目
作者简介
陈慧瑛,著名散文作家、诗人。出生于新加坡,归侨,祖籍厦门。首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62年正式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一花一世界》等,获得众多国家级奖项,有多篇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教材。
(来源:厦门文学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原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