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时间:2024-12-19 14:58:00
12月18日
厦门日报头版、第3、4版专题报道
“一城春色半城花”美术名家
厦门采风写生作品展
头版导读
活动综述专版
“一城春色半城花”
以艺术之笔绘厦门之美
以艺为媒,着墨时代,共赴美好。12月9日,“一城春色半城花”美术名家厦门采风写生暨写生作品展活动在厦门启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率领全国40位美术名家在厦门开展采风写生。此系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主题性采风写生创作活动。
连日来,美术名家们深扎一线,实地感受鹭岛的新风尚、新气象、新作为,用心用情用功创作体现时代精神、中国气派、厦门特色的新时代美术精品,再现新时代新征程中厦门人民感恩奋进、昂首阔步的精神风貌,以艺术的力量赋能城市发展,助力厦门文化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入一线
用艺术彰显新时代厦门的蓬勃活力
厦门气候温润,在冬日里仍是一派热烈的景象。鼓浪屿是此次采风写生的第一站,蜿蜒的蔚蓝海岸、清水红砖的闽南大厝,随处可见张扬盛放的三角梅、绣球花、炮仗花,整座小岛犹如打翻了的调色盘,沉浸在一片色彩斑斓之中。画家们或蘸颜料、或执墨笔,用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绘画技艺,展现鼓浪屿旖旎多姿的滨海风光、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和中西文化交融的万千风情。
山海田厝,孤舟码头,红树林宛若碧绿宝石嵌于海上……翔安区的飞速发展令美术名家赞叹不已。在澳头社区的海翔码头,画家画下了高耸于海岸之上的巨大吊塔;在澳头社区的怀远湖畔、古渡码头、雨巷民宿,画家们取景落墨;走进下潭尾红树林公园,这里的生态美景为画家们提供绝佳的创作素材;小嶝岛的古朴风情、厦门翔安机场跳动的时代发展脉搏,画家们将它们一一定格在笔下。
14日晚,采风写生团队还在翔安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笔会,范迪安等多位油画、国画名家齐聚一堂,挥洒他们的艺术激情,共同创作了国画《鹭岛花意》,油画《筼筜湖新貌》《扬帆翔安》等多幅作品。
高山上的军营村,青山叠翠,峰峦如洗,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让画家们灵感迸发。他们穿梭于茶园梯田、古厝村落、溪流山涧之间,感受新时代绿水青山环抱的山乡巨变,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
筼筜湖,厦门的“城市会客厅”,两岸绿树成荫,秀丽旖旎的湖面上白鹭点点,画家们以丹青为“媒”,将筼筜湖的好山好水好风景,幻化成他们心中的诗画之境;厦门园林植物园拥有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和优美的园林布局,是画家的艺术阵地,他们在这片植物王国里作画,描绘着生机盎然的厦门风情。
“看见厦门的美景,始终停不下手中的画笔。”“时间还早,再画一会儿!”“大自然对画家是有回馈的,美妙风景为创作源源不断注入活力。”……采风创作的日子里,画家们乐此不疲。无论是鼓浪屿历史遗迹的淳厚意蕴,还是翔安新城建设的崭新华章;无论是城市街区优雅的生活气息,还是筼筜湖畔的湖光山色,都在激发画家们以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笔触,勾勒红房绿植的悠然韵致,描绘蓝天碧浪的浩瀚宏阔,展现城市建设的瞬息万变,渲染生态文明的浓墨重彩,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厦门实践的蓬勃活力与盎然生机。
此次活动采取“画完即展”的方式,作品展今日起在厦门市文联艺术展览馆举行。
挥毫泼墨
发掘厦门之美提升文化影响力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是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
厦门市委、市政府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事业,促进文艺繁荣,以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生活需求。去年5月,“一城春色半城花”美术名家厦门采风写生暨写生作品展在厦门首次举办,今年是第二届,形成了丰硕的成果。这是厦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高质量推动提升厦门文化影响力,展示厦门乃至福建新形象的重要品牌活动,以文艺的力量助力讲好厦门新时代故事,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和力量,为推动厦门建设“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厦门实践新篇章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福建籍的画家笔下展现出新时代新的气象和文化感悟,为“闽派”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次采风写生活动,全国多位美术院校院长和极具代表性的美术名家参与其中,福建包括厦门在内的一批美术家全程参与,近距离感受中国顶级艺术家的艺术热情、艺术思考与艺术表达,以及刻苦、严谨、高效的艺术创作精神。“艺术家也像苦行僧,要不断地向艺术的高原与高峰跋涉。”厦门美术界人士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开启美术创作新思路、新动力,扎根生活沃土,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打造一批精品。
是艺术的盛宴
更是心灵的洗礼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我对厦门有着深厚的感情,每次来到这里,都能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我们希望通过笔触,展现厦门碧海蓝天、红墙绿树的景致,共同勾勒出可观、可知、可感的厦门形象,体现厦门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的变革与发展。
厦门的魅力,不仅在于令人陶醉的山海风光,更在于她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浓郁的生活风情。因此,我们特别选用中国画和油画这两种艺术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厦门的美丽与活力。
这次活动,不仅是艺术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洗礼。我们为这座美丽的城市感到骄傲,也深感荣幸能用画笔讴歌厦门,以原创艺术作品回馈厦门人民。同时,活动为全国美术界同仁与福建本地的美术工作者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将进一步推动厦门的文化建设和艺术繁荣,促进更多反映厦门时代风貌的艺术作品诞生,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增添更多文化瑰宝。
感受到厦门的巨大变化
●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副主席)
厦门艺术文化生态活跃,艺术活动纷呈,艺术氛围浓厚,从厦门走出无数文艺家。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恰逢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的重要时刻,再次踏入厦门这片热土,我们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四十余载,这座城市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蓬勃发展。
这次行程,我感受到了厦门的巨大变化,无论是文明程度的提升,还是和谐社会的构建,亦或是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都让我对厦门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我们希望用画笔将高质量发展的厦门新形象、新景象、新境界展现出来,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留下最美好的历史画卷。
在天然画卷里自由创作
●杨参军(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油画家协会主席)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厦门,也是第一次踏上鼓浪屿。之前虽然对厦门和鼓浪屿有所了解,但真正身临其境时,还是被这里的色彩对比震撼:红瓦、绿树、蓝天、碧海,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加上被历经时间雕刻的古树环绕,整个景色令人心醉。
看到这些美景,我就渴望用我的画笔去捕捉它们,去表达它们。我没有刻意构思,只是随着自己的灵感自由创作。我想在这样的天然画卷里,没有构思就是最好的构思。
以“厦门人”入画
展现城市多元与活力
●王颖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修复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厦门不仅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是名副其实的艺术之城、文化之城。
厦门我来过无数次。每一次来,我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感悟。这次我选择以“厦门人”为主题进行创作,我希望通过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长相、不同装束、不同职业的厦门人,来反映这座城市的多元与活力。
“一城春色半城花”美术名家厦门采风写生暨写生作品展已经成功举办两届。我相信,依托厦门这么美的城市,它将成为中国美术界最具号召力的品牌活动之一、最有影响力的展览之一,希望未来有更多美术家参与进来。
作品导览专版
欣赏名家精品
解读美的密码
●油画《厦门新象》
●作者: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导览:范迪安的写生着眼于大的语言构架,以大气势传递大力量,每幅作品里都透出很强的视觉感染力。今年,范迪安创作了一幅3米×1.7米的巨作《厦门新象》,他选择了一个既能观鼓浪屿又能看厦门岛的视角。画面中,冬日暖阳,水天一色,高楼林立,白鹭与白帆相映,绿色葱茏,鼓浪屿高低错落的红房子,触目所及一派祥和。范迪安以其独特的阅读式观察,不遗漏每个细小的对象,又描绘出整个气象恢宏的美丽家园,他将内心的真挚情感注入笔尖、将激动之情绘入画中,将自然之美提升到文化之美和充满生机的精神之美,这就是范迪安巨幅油画作品如此精彩又如此耐看的原因所在。(黄永生)
●油画《海上花园》
●作者: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副主席)
导览:《海上花园》以鼓浪屿为主题,将天空、日光岩、树木、大海、房屋建筑等元素组合在一起,生动呈现海上花园般美丽的景色。画面以蓝绿色彩为基调,红白颜色加以点缀,丰富艳丽,层次分明。画家在油画创作中巧妙借鉴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对山体、建筑、树木的表现上运用中国画皴法以及线条勾勒的用笔方法,使油画作品带有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以豪放率性的笔触、宏大壮阔的格局描绘鼓浪屿的迷人风貌,以点带面讴歌厦门发展、祖国发展的新景象。(林新生)
●油画《鼓浪屿七号》
●作者:赵培智(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所长、中国美协油画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导览:白墙红瓦、独具特色的鼓浪屿建筑,是画家敏锐捕捉到的展示对象。看似隐隐显露笔痕刮擦的不经意,可推敲拿捏的色彩线条、自然环境和人物的造型,反映出画家精深的观察力。作为一名兼具理性特质和感性情怀的画家,通过结构考究的经营,使画面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静谧。(曹鸣喜)
●油画《三丘田码头》
●作者:杨参军(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油画家协会主席、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导览:杨参军以鼓浪屿三丘田码头为写生对象,采用具象表现的创作方法描绘码头风情。蓝天碧海,在和煦的阳光下,葱郁的棕榈树洒下错落有致的阴影,远处的城市景观缥缈而去,绵延的海岸线纵深向远方,两个人在海边漫步,一派浪漫温暖的海岛风光。选景取于平淡之中,下笔却有风雨之势,画家直抒胸臆,以饱满的激情画出满幅生命力。用色鲜活明亮,营造出温暖向上的氛围。恣意老辣的笔法勾勒出杂中有序的线条,垂直的树木与纵深的海岸线构成多维交织的视觉结构,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画作突破传统油画的藩篱,融入酣畅淋漓的写意精神,在写意笔调与油画语言中找到微妙的平衡。(林羽昕)
●油画《建设中的翔安机场》
●作者:张路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副院长)
导览:画家笔下建设中的翔安机场,仿佛一个四肢舒展开的人,享受着温暖阳光与徐徐海风,等待最后的修缮,画面生动有趣。画家在机场周围用零散的笔触点缀些许施工设备,如同汗水一般洒落在空地。画面上方的海天一色与岸边的大地黄相得益彰,以宁静的淡蓝色铺满背景,颇有独属于海边城市的惬意轻松。(龚子千)
●国画:《鼓浪屿远眺》
●作者:何加林(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中国美协理事)
导览:何加林在鼓浪屿创作了5幅写生作品,都以建筑为主体,可以看出他对鼓浪屿建筑的浓厚兴趣。其中,《鼓浪屿远眺》采取独特的视角,画的是从鼓浪屿海边沙滩远望厦门岛的情景。这一构思既突出鼓浪屿海边碧波如镜、细沙轻软、椰林耸立、游客散淡、码头静峙的独特景观,又将厦门岛起伏的山峦和鳞次栉比的建筑融为一体,山、水、城、树、人组成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加上何加林淡雅细腻的画风,一种浓郁的诗意油然而生。(张克锋)
●国画《鼓浪屿日光岩》
●作者:夏荷生(书画频道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
导览:画家远眺日光岩,将鼓浪屿的一角尽收于画中。由近处沙滩边的小径向上不断延伸,层层叠叠的树木与屋宇,最终将视线引向画面右上角的日光岩。夏荷生以一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山体的巍峨与坚韧表现得淋漓尽致。整幅作品以冷色调为主,蓝、绿、黑的交织,营造出一片平静与安宁。其间点缀些许暖色,为这宁静添几分生活气息,展现出独属于厦门的美。在他的笔下,日光岩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刘小雨)
●国画《老华侨》
●作者:殷会利(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名誉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导览:在这幅画中,殷会利展现了他对笔法线条的精妙运用。在勾勒老华侨面部等细腻部位时,线条轻柔流畅。当笔触移至衣物时,线条瞬间变得粗犷、刚劲有力。从构图上看,老华侨居于画面中心,背景虽只是轻描淡写,但鹭岛红砖楼别墅的特点被准确捕捉到了,仿佛是老华侨心中那一抹难以忘怀的故乡底色。(郑恬灵)
●国画《厦门人》
●作者:王颖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修复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导览:王颖生在水墨画领域有着深厚造诣,再次来厦,他将视角聚焦于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不同于传统水墨画中常见的“程式化”人物造型,王颖生以实载意,运笔勾勒人物轮廓,尤其在衣纹的描绘上,笔触充满格调且富有节奏感,人物整体姿态毫不刻意。对背景的处理上,王颖生置以简约留白,没有过多的环境描绘,这正是王颖生在创作中对“虚实相生”理念的生动体现。(孙雅玉)
-END-
(来源:厦门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原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