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时间:2024-10-21 10:12:41
10月18日,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福建省美协花鸟画艺委会、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厦门书画院、厦门市美术馆承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第四届花香鸟语——福建省花鸟画大展开幕式在市美术馆举办,为金秋时节的文艺界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福建花鸟画艺术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古闽大地丰富的花鸟景物,泽养出了福建花鸟画艺术的丰厚文脉,滋养出了福建花鸟艺术的显耀地位。本届展览的一大亮点和特色,是创新性地采用了横幅作为展示形式。中国画横幅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更在创作理念和形式语言上与时俱进,展现了新时代艺术创新的活力与魅力。
本次展览面向全省征集作品近400件,经专家评审从中选出152件作品(其中69件获奖作品),同时邀请省花鸟画艺委会委员31件精品力作,全面展示近年来福建省花鸟画创作成就和实力。
开幕式上,王来文、彭心安、冯海涛、徐模、陈慧瑛、王元、陈春洋、陈金华共同启动开幕式。
中国美协副主席,福建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省美协主席 王来文
本次展览展出作品内容丰富,笔墨精妙,开幕式组织严谨,鉴于此,我深信福建的花鸟画同仁们拥有坚实的文化自信基础,这份底气源自三大方面:
风气纯正。福建人民素以拼搏内敛、谦逊自持著称,美术界更是秉承此风,厦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美协鼎力支持,组织有序,共同营造了山清水秀的艺术氛围,为花鸟画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脉悠长。福建花鸟画源远流长,文脉深厚,花鸟画大展获奖作品在全国性的单项展览中,亦能脱颖而出,毫不逊色,彰显了福建花鸟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实力。
独树一帜。此次花鸟画大展开创先河,以横幅形式呈现,这是福建花鸟画界同仁们对传统艺术在当代展现的一次勇敢探索,体现了福建省花鸟画界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度责任感与时代思考。
厦门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福建省书协副主席 王元
我们以美术之约,相聚福建省第四届花鸟画大展,这是厦门文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厦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艺术实践,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次艺术实践。彰显了福建、厦门美术界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厦门新形象上久久为功的担当与作为。
福建省花鸟画展在厦门已经举办三届,三年来,在展览策划、作品质量、宣传影响、参与人数等方面,每届都有新的提升和亮点。福建省花鸟画展长期落户厦门,相信会越办越出彩,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更多文艺力量。希望厦门花鸟画家,能够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深入生活、潜心创作,促进文艺繁荣、攀登文艺高峰。
艺术家代表 林任菁
第四届福建省花鸟画大展呈现出一种视觉新体验,参展画家的作品意在探索横幅式花鸟画创作。展览中,可以看到画家们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每一幅都蕴含着画家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祖国的祝福。这些作品绘画风格各有特色,相互映衬,展示了福建省花鸟画创作的成就和实力,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心灵的双重盛宴。
希望福建省花鸟画大展能够从这里走向全国,成为全国花鸟画大展的一个新品牌。为全国的花鸟画家们提供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让不同的地域文化、创作风格相互碰撞融合,推动花鸟画创作的多元发展。
参展画家代表 彭汉宗
本届展览在画幅形式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横幅,这将有助于当代花鸟画家在表现形式上进一步挖掘中国画之于当代视界的重要价值,探索其当代性转换的可能性。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福建花鸟画家横幅创作技艺,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画现状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开明的时代观念,宽松的人文环境,悠久的文化传统,深厚的艺术底蕴,这些都有利于中国画艺术的繁荣发展。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弘扬传统、关注当代,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中国精神为创作灵魂,以自然生活为创作源泉,以传统文脉为创作根基,为推动我省花鸟画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央美术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冯海涛,教授徐涛、马雪峰、范盈盈,福建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福建省美协主席王来文,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彭心安,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元、陈春洋,原市委常委、秘书长徐模,市人大侨港澳台外事宗教民族旅游委员会原主任、市文联原副主席、市作协原主席陈慧瑛,市文联秘书长、一级调研员李长福,省美协花鸟画艺委会常务副主任胡益通,省美协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张贤明、汤琳南、林任菁,省美协花鸟画艺委会副秘书长朱卫新,及白磊、郑景贤、曾华伟、许曼克、柳财顺等老艺术家代表,厦门市美协、厦门市美术馆、在厦各高校艺术学院代表参加开幕式。
开幕式后,举办了“花香鸟语——第四届福建省花鸟画大展学术座谈会”。与会文艺家围绕横幅创作心得及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现手法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原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