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 师恩难忘

信息来源:  时间:2024-09-10 11:46:06

三尺讲台育桃李,千声赞语颂师恩

在金色的九月

我们迎来了第40个教师节

让我们向人民教师致敬!

祝全国广大教师节日快乐!


《点亮人生》

选送单位:厦门市美术家协会

主创人员:康兵


《钢琴》

选送单位:厦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主创人员:陈宝珍


《桐花香里忆师恩》

闽西老家有座小山,山坡上种满樟树、油桐树,被称为“樟山”。此前部队在此安营驻扎,留下很多营房,后改建成小学,盖了教学楼,扩大操场。初夏时节,樟树、油桐树陆续开花,校园里花香弥漫。在学校后山,油桐花纷纷扬扬洒落,我仿佛又看到了吴声发老师在树下弯腰整地畦种菜。

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吴老师仅分得一间宿舍,一家三口在宿舍门前垒灶烧火做饭,而树林下的空地成了老师的“开心农场”,垦荒种菜、养鸡。

放学后,我常到学校后山拔草。吴老师在整地畦,高高的地垄上挖了一个个土坑,种上黄瓜、西红柿、苦瓜等菜苗,撒上农家肥,浇透水。

盛夏,油桐树上结满了绿油油的果实。在老师的辛勤劳作下,菜地迎来丰收: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碧绿的黄瓜娇羞地躲在叶片下,苦瓜藤蔓在竹篱笆上攀爬着,垂挂下一条条青绿色的苦瓜。老师摘下一根黄瓜,递给我,只见墨绿色外表布满疙瘩小刺,咬一口,清脆甘甜,“真好吃!”老师望着我,笑了。

课外时间,我们亲密无间,但课堂上他却很严厉。一次数学模拟考试,我因为粗心做错了一道计算题,他让我伸出手,“啪”,竹鞭重重地落在我掌上,手心火辣辣的,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不该错的不能做错,基础题更不能失分。会做的保证做对,不会做的附加题先放一边,有时间再慢慢思考。”他语重心长地说。

身为班主任的他,一专多能,不但教授数学,还兼任音乐、美术。还记得他教我们唱“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他教我们画油桐树,笔直的树干,葱茏的树叶,洁白的花朵……

树叶黄了又绿,转眼我们就要告别小学了。毕业聚餐时,吃着老师亲手做的凉拌黄瓜、苦瓜炒肉,望着相处六年的老师、同学,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毕业后,每每想回到母校去看望他,他却一次次调动,到离家乡一百公里外的偏僻山区教书,愈行愈远。一次从同学口中得知,刚及不惑之年的吴老师因病离开了我们!

犹记当年离别时,他站在山岗上跟我们挥手,笔直地立在那,宛如一棵油桐树。他的一生只做了三件事:开花、结果、落叶。开一树繁花,结桃李满园——这是吴声发老师一生的真实写照。

选送单位:厦门市作家协会

主创人员:林声华


《有一位黄老师》

刚开始给黄老师写文章的时候,我差不多20岁光景。那是年少最无拘无束的一段日子,纯粹的生活,纯良的心境,也有点年轻的矫情,写作就变得理所当然,当然也是因为喜欢。上班,读书,写作,投稿,偏居厦门东部一隅,与黄老师从未见过面。作者与编辑的关系,我以为是用文字结交,再加上本身有点宅,也不是很擅于打理人际,固而多年不识真面目。

第一次喝茶,大概是在2015年,那时候,我已经在厦门成家立业,也走进人生的中午之境,越活越困惑。彼时,大概是暮秋,莲岳路的欣缘茶馆,燕姐带了我一起去,又认识了茶姐,四个人的“小茶会”,清简,静心,其间的灵魂人物就是黄老师。他极有才,对人对事对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判断,不为世俗所累,很出世的生活状态,但又有入世的心态和思想,这样截然的两种边界,黄老师把握得极好,仿佛也不违和。

“每个成年人的心中,都有一道伤口”,人到中年,诸事杂芜,在升级打怪的过程中,常会觉得有扛不下去的时候,黄老师亦然。如此,小茶会就是个治愈的所在,每周一至两次的茶聚,是喝茶,也是开解与安慰。很多时候,文字和语言都离不开讲述的语境,并且需要同等智商或阅历才有办法理解。茶不求好,汲取足矣;友不在多,懂得就好。

我很感激那段茶香相伴的深谈时光,那些不可言说的隐隐作痛的心事,有一个地方可以倾诉,有一个树洞可以收拢,听听讲讲说说笑笑之间,岁月恬淡,生活绽开一抹嫣然。

可惜,这样好的小茶会,终因事多人杂,并未能够次次成行。通常是茶席已开,我还奔赴在路上,开各种各样的会,干各种各样的活,滚滚红尘,充沛着许多比喝茶更重要的人与事,拒绝很难。气定神闲的,只有黄老师,和两位姐姐聊后,他通常等着,等我匆匆而来,静心开解,一个小时或半个小时,又在华灯初上的莲岳路口,挥挥手各自归程。

如今回忆起老师,脑海里都是那些智慧的言语,他说“苍岩覆青苔,岁月凝霜白。茶人心苦寒,春日不再来。”又说,“驱散内心的严寒,只要一米阳光和一杯茶的温暖。”意境中的小小伤感,但最后又来了一米阳光,回到正能量。他说“大部分现代人的心力并不是花在直接处理事情上,而是花在无所谓的消耗上,也就是提早担忧,想像还没来到眼前的事情,或一直在后悔为什么刚刚没把事情做好。”多么到位的分析,直抵事项的本质。

黄老师通常口吐莲花,擅于表扬,并强调多表扬。有一回茶聚,黄老师带过来一位师友的新小说,赞道“他是天才故事家,他会成为网红。” 晚上回去,遵师嘱,连夜将小说看完,出奇不意的结局,数次轮转,令人动情泪下,忍不住跟黄老师连声叫好,老师很自得,孩子气的说,“我觉得好的人一定好,厦门我看好他。”

和黄老师谈育儿时,他的观点千年不变,“多表扬孩子,多鼓励多关心他。和他亲,成为他的后盾,而非一眼只看到成绩,亲近,可以促使很多事成。”每说及教育,黄老师会说“教育的本质是开阔一个人的视野,让他见识更多人生的可能性,然后心甘情愿地选择某一种生活,过好它。”“所谓教育者,首先是一个陪伴者,一个与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陪伴者。”

他也常聊起儿子的事,优秀的儿子,一直是黄老师的骄傲,但,面对“教子有方”的赞誉,他极通透,并不居功,“这个理解不对,这是自己的努力,一定不要有教子有方的观点,这样太自负。中国父母最容易犯观念上的错误。”正念正精进,和时光厮杀,培养安详的力量,一定要照料好自己的心。黄老师说的这些话,我都记住。

终其一生,黄老师清高而自谨,很多的放下兴许也并非他本意。但,他从来以自省示人,他表现出来的正能量,影响并促使着身边的人不断往前走,过得更好飞得更高。他并没有什么显赫的身份与地位,也没有外在的物化表征。可是,一个人的成功,真的只看这些表面的东西吗?在老师的身后,拥有一众感怀而悼念他的人,一经提起,都是赞颂。病榻之前,除了妻儿家人,有络绎不绝的朋友前来执手相看,那已经代表了人生的丰姿与圆满。

万境俱泯迹,亦见本来人。黄老师推介我新书时说“20年前,杨秀晖是芗城来的小女孩,我是厦门的土著中年人。20年过去了,已经出了多本书的她,仍是热爱厦门的小女孩,而我却沦为厌倦堵城的空巢老人……”

迈步走向中年,我已经不是小女孩。58岁的黄老师,在2020年的多事之春,与这座城市许多爱他的人们做了郑重的告别。他的人生永远停留在中年,不必惊慌的老去,不去仓惶的恨水。他保有着自己的善良,智慧,自知与自省,悠悠说——“不要紧,你要相信,随缘才有欢喜心”。

选送单位:厦门市作家协会

主创人员:杨秀晖


《学苑物语(三题)》

粉笔吟

不吝销蚀洁白的胴体,在黝黑的荒原上,辛勤地耕耘。

用智慧的犁,翻开知识的泥浪。

因了清白,你容不得半点污垢。

因了耿直,你不时被拦腰断折。

一点一点地,一点一点地,磨尽了有限的躯体,却为不倦的探索者,播下了无限的未来……

黑板赋

一亩流油的沃土,一方等待开垦的处女地。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鞭子一下一下地敲在你身上,汗渍一层一层地印在你脸上。

有期待,有希冀,更多的是,无休止地演绎与运算。

擦去思考的谬误,留住发见的真理。抹掉灰色的昨日,绘出五彩的明天。

当成功者在你面前欢呼致意时,你却带着斑斑的伤痕,沉静淡然地说:启迪与给予,是我的天责……

讲台辞

屹立教室不朽的金字塔,遨游学海睿智的诺亚方舟。

旅途跋涉者困乏的补给站,扬帆船队远航的码头。

文明与愚昧的角力场,扭转乾坤巨人的手!

你臂弯里揽着一段沧桑,你胸臆中埋着一泓漩涡。

断层与空白,不属于人类,浅陋与无知,岂能渗进华夏的历史长河?

于是,你忙了——

演绎历史,诠释人生,指点韶华……

于是,你累了——

肌肤剥落,瘦骨嶙峋,容颜憔悴……

只是,明丽的阳光在摩挲你,暖暖的春风在催发你,蔚然的大树在慰藉你,茁壮的新苗在拳拳企盼你……

呵,这就是为什么,当你老态龙钟,即将退役时,还久久地伫足门边,深情地依恋着教室,和那教室里跃动着的青春之歌……


选送单位:厦门市作家协会

主创人员:张沧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原推文


本网站由 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邮 编:361005
本网站由厦门网制作 闽ICP备:1601627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2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