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
文艺评论《台湾“乡愁电影”文化记忆变迁研究(1949——2019)》
▲《艺术百家》2020年第4期目录
类别
文艺评论
作者(创作单位)
黄诗娴
申报单位
集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作品简介
台湾“乡愁电影”是两岸分隔70年的文化产物。以文化史而言,“乡愁文化”作为时代文化符号,建构了台湾社会的集体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作品中定义的台湾“乡愁电影”,指1949年至2019年,以全国各地迁居台湾的外省族群及其后代为主角,以从大陆到台湾的迁徙经历、在台湾的生命体验及两岸交流为主题的电影。在“乡愁电影”中,文化记忆是根源,创伤则是表现形式。据集美大学副教授黄诗娴统计,70年来台湾拍摄制作超过50部“乡愁电影”,展现了1949年前后迁居台湾的外省族群对大陆故土的思念,以及祖国尚未完全统一时代背景下的漂泊命运。
作品对于“乡愁电影”的脉络化梳理,有以下三个目的:一是为台湾长达70年的集体社会文化记忆留下时代记录。二是佐证了两岸同根同源的血脉关系,以及台湾地区中国文化认同的正统性。三是以题材电影的研究范式,以台湾电影史拓展台湾文化历史脉络。在民进党当局政策导致“乡愁文化”被逐渐淡漠的当下,对“乡愁电影”进行脉络化梳理,重新明确“乡愁文化”的历史意义,建构台湾社会的中国身份认同尤为重要。
文艺评论《摄影如何影响绘画》
类别
文艺评论
作者(创作单位)
汪贤俊、周永丰
申报单位
集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作品简介
《摄影如何影响绘画》不仅是一部研究和论述绘画与摄影关系的专著,更是一部读图时代了解图像文化的文艺评论。作品以摄影发展的历史为线索,以艺术家如何利用摄影进行绘画创作为案例,系统梳理了自摄影术产生以来,两者在艺术发展历史及各流派中的关系和演变,生动有趣地评论了摄影是如何影响绘画的表现方式和美学观念。
全书分为十章节,图文并茂,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来辅助观点阐述。该书分为上下两部分,前半部分着眼于19世纪的法国——摄影术的诞生地,围绕早期摄影对绘画的影响展开论述与讨论。摄影转变了新古典主义的视觉习惯,引发了浪漫主义的怀旧情趣,明确了现实主义的求真概念,启发了印象主义的绘画构图。摄影出现和发展的初期,恰是绘画利用摄影,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绘画艺术的又一次繁荣的时期,而不是摄影导致绘画衰亡的时期。
后半部分立足于20世纪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发源地,从照相写实主义的历史背景、技法运用、写实特质、变化影响等维度,聚焦于照相写实主义对摄影的运用。一方面是画家“真实性”抱有信心的尝试没有改变;另一方面是以逼真的画面来质疑“真实性”,构成了对西方绘画精神真实性的另一次挑战。照相写实主义是欧美写实绘画的再一次繁荣,为艺术史提供了另一种重新看待世界的方式。
文艺评论《中国工艺美术批评的反思》
▲《艺术评论》2021年第12期目录
类别
文艺评论
作者(创作单位)
张健
申报单位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作品简介
20世纪以来,受限于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因素的变迁,中国工艺美术学界始终难以完善自身的批评体系。本文从工艺美术批评面临的现实状况、批评队伍建设、批评文化脉络等问题入手,分析了影响工艺美术批评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外来文化等不同文化形态因素,工艺美术批评的社会思想变化及其复杂性,尝试提出其在本质特色、思想文化及伦理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建设,并对未来的工艺美术批评做了思考,以期从反思中寻求中国工艺美术批评发展的道路。
结语
至此,第七届厦门文学艺术奖获奖作品展示圆满结束,感谢大家对系列报道的关注和支持。同时,再次向所有获奖者和文艺创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祝愿你们在未来的创作道路上继续取得丰硕成果,不断攀登艺术高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原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