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好一个银幕上的“阿搭嫂”形象——评戏曲电影《阿搭嫂》

信息来源:  时间:2024-08-23 08:30:00

好一个银幕上的“阿搭嫂”形象

——评戏曲电影《阿搭嫂》

●仲呈祥


大约在十年前,我有幸在厦门观看了由曹禺文学剧本奖获得者曾学文编剧、吕忠文导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吴晶晶主演的高甲戏《阿搭嫂》,曾惊奇不已,获益匪浅,作过“三点启示”的小文,对其在弘扬地方戏曲文化特色、配置地方戏曲丰富资源、振兴高甲戏独特审美优势诸方面的成就衷心点赞。如今,精心打磨多年之后的舞台演出的《阿搭嫂》,由曾经以《大闹天宫》和《我是特种兵》享誉银幕及屏幕的导演程箓以创新的镜头画面、剪辑手法、特效处理、美术设计等视听语言搬上了银幕,令戏曲电影《阿搭嫂》让人耳目一新,称道不已!

由高甲戏著名艺术家吴晶晶塑造的银幕上的阿搭嫂艺术形象,栩栩如生,独树一帜,堪称是新时代中国戏曲艺术画廊里能够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形象。

首先,可以这样说,在此之前,中国戏曲舞台上,还从未有过像阿搭嫂这样一位心地善良、执着求真、急公好义、风趣幽默的独特的女性形象,“熟识的陌生人”形象、一个有着独特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女性形象,所以说她让观众“陌生”;但仔细品味,又深感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思所想、所干所为,又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规范之中、涵养之中,所以说她又让观众“熟识”。她是生于民国初年闽南的一位普通朴实的平民妇女。她探亲逛街,勇救意外受伤的测字先生肖秀才,却被反诬为“肇事者”;她热心亲送富家稚童回家,又卷进一桩“绑童案”;她让肖秀才为其辩诬作证,竟反害肖秀才锒铛入狱;待到她携肖秀才从监狱潜逃到儿子家中,却又引发一场家庭误会,致使儿、媳逼其去警局自首;直至她无奈离家出走,才出乎意料地唤醒失足青年,救出富家稚童,获得社会赞誉……如此充满悲喜剧因素而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市井故事和戏剧冲突,把阿搭嫂独特的个性、复杂的人性、求真求善的品格、一根筋到底的定力,彰显得活灵活现。饰演阿搭嫂的高甲戏旦角青衣名家吴晶晶,确能融丑角表演艺术于一身,简直把各类丑行能“化”之“术”尽收于身,尤其是能对女丑行当程式化的精华进行合理化用,而导演程箓又娴熟地运用电影视听语言,以特写镜头和巧妙的推拉摇移,凸显了吴晶晶的一招一式、一腔一调,从而令银幕上的阿搭嫂形象产生了有别于甚至在某些方面强过于舞台上的阿搭嫂形象的艺术效果。

其次,戏曲电影《阿搭嫂》,也相当有力地深化了高甲戏舞台版《阿搭嫂》的文化内涵及其认识价值。福建乃地方戏曲大省,高甲戏是独特的剧种,其民间性、趣味性和以丑角艺术见长是重要文化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便是民间性、情趣性极强的中华戏曲。戏曲电影《阿搭嫂》在银幕上塑造出来自民间、充满情趣的凑热闹、热心肠、管闲事、抱不平的阿搭嫂形象,其文化内蕴耐人寻味。她的求真、求善、求美,她的倡公正、颂公道、鸣公理,她的与人为善、以德报怨、终成正果……这一切,都闪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光辉!经艺术家吴晶晶炉火纯青的精致表演,更经导演程箓的镜头聚焦,新时代的戏曲艺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丝丝入扣。须知,生长于民间的高甲戏极重情趣。梁启超先生曾言中华美学精神素重趣味,他本人在美学上便是“趣味派”。朱光潜先生更把“趣味”更精准地改为“情趣”,一字之差,有深意藏焉!吴晶晶塑造的银幕上的阿搭嫂艺术形象,其情之真,其趣之妙,令人叹为观止。更何况,戏曲电影《阿搭嫂》更以可贵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注重在阿搭嫂从被动到主动卷入“绑童案”的审美化个案呈现中,展示出从历史到当今每个公民应对社会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这样一个极有现实意义的题旨;注重从阿搭嫂和肖秀才、富家稚童、儿子儿媳、失足青年等周遭人际关系的尖锐冲突的审视呈现中,引领当今的观众去深思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和现代道德伦理建设,以及每个公民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社会潮流中的自我角色定位和神圣职责。由此,以史为鉴,以戏为镜,引申出新时代公民文明意识和公民道德建设这一重要课题。须知,公民文明意识和公民道德建设水平的高低,乃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如果说,当年,周恩来总理力倡的昆曲《十五贯》,复兴振兴了古老的昆曲剧种;那么,我们深信,舞台上和银幕上的高甲戏,更将为复兴繁荣独具特色的高甲戏剧种产生巨大作用!这功在当代,利及千秋。

  (作者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原推文


本网站由 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邮 编:361005
本网站由厦门网制作 闽ICP备:1601627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2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