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中国艺术报第8版刊发《全国各地文联着力“文艺两新”工作效果显著——“文艺两新”集聚壮大 创新活跃竞相发展》,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厦门海丝艺术品中心“文艺两新”工作经验被聚焦点赞,以《厦门经验:开辟“文艺出海”,拓展新兴市场》为题进行深度报道。
“海丝艺术品中心,一个不端不装,有趣休闲的艺术中心,见证匠心,艺术不止,我们与艺术为伍,空港为邻,More Than Art等待你来发现更多……”这是厦门海丝艺术品中心微信公众号的“自我介绍”。
厦门海丝艺术品中心坐落于厦门机场自贸区,囊括“一库三中心,一店一广场”的区域布局,现有“文艺两新”机构230多家,由厦门佰翔海丝盛业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是“福建省新时代特色文艺示范基地”“福建省文联‘文艺两新’实践聚集地”“厦门市文联‘文艺两新’服务驿站”。2023年3月,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落户厦门海丝艺术品中心,标志着厦门“文艺两新”工作进入了新阶段。今年3月,厦门海丝艺术品中心再获殊荣,被文旅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基地汇聚莆田木雕、寿山石雕、德化瓷塑、漆艺、剪纸、鱼骨画等诸多闽派优秀传统文艺门类艺术家及工作室,举办了“手艺·守艺——传承与创新”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石雕艺术作品展、“一脉相承 守艺当下——王向明南派石雕艺术作品展”“中国美术传承与创新交流展·木石篇”等一系列闽派文艺特色活动,推动文化遗产与时代需求融合、传统工艺与新型材料融合、学院派“师生”和民间“师徒”传承方式融合,为厦门打造闽派文艺重镇提供探索与实践。
为充分发挥基地优势,找准“文艺两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破题起势之策,激发文艺市场活力。基地着力于三个方向:
一是畅通政校企联系渠道。设立专员与驻地党委政府积极对接协调,承接办理文化产业政策落地相关事宜;推动文旅、人社等地方党委政府部门聚焦“文艺两新”职称评审、文艺产业政策扶持等卡点堵点问题出台相应政策;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研究院等10余所高校达成教学实践合作,通过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开展观览实践体验、提供实习岗位等方式,为繁荣文艺市场培养生力军。
二是开辟“文艺出海”航线。充分发挥厦门新海丝支点城市优势,以丝路文化古今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交流等为主题,组织开展推介基地艺术家参加中菲友好交流摄影展、“从澳门出发——葡语系国家艺术交流”、“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系列作品展等中外艺术交流交易展览,接待柬埔寨、菲律宾等文化考察团。
三是拓展新兴市场。厦门市文联推动基地依托其运营的丰富艺术品资源打造艺年ART365公共服务平台,包括艺年·艺术空间、艺年·艺术商店、艺年·非遗文化体验馆等,积累了近60个合作艺术机构、100多位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18大类非遗项目,近1200个SKU的艺术品资源。同时,在厦门海丝艺术品中心新媒体平台上设立“海丝艺术家”“艺术展讯”等栏目、定期宣介文艺家及艺术品,借助新媒体技术,打造集常规展览、文化体验、线上展览、线上商店等“艺术品+”新兴市场模式,拉进消费者与艺术产品之间的距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原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