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通背拳
通背拳,又称通臂拳,有劈挂通背、五行通背、六合通背、五猴通背等数十种流派,是中华武术中极具影响的拳种。其中,通背劈挂拳发祥于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大左村,迄今已有270多年历史,属北少林拳种。通背劈挂拳紧凑连贯,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其演练起来吞吐浮沉,穿蹦跳跃,捷如猿猴,具有极强的攻防技击性。武术界素有“通背加劈挂,神鬼也害怕”的说法。
鼓浪屿通背拳源于通背劈挂拳,动作舒展大方,矫健美观,有助强身健体,具有独特的表演价值和健身效果。2020年,鼓浪屿通背拳列入厦门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该项目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黄峥嵘、孙祎炜、黄志民、杨启伟。
▲黄峥嵘(左)和杨启伟(右)演练三节棍进枪(厦门市思明区文化馆供图)
1934年,通背劈挂拳第六代传人孙振寰南下厦门,任厦门中南银行镖师。1935年,孙振寰在鼓浪屿泉州路74号创办了“通背武术社”,广授门徒。他将摔跤、大洪拳、谭腿、六合枪、太极拳等武术流派的精髓融会贯通于通背拳中,形成了鼓浪屿通背拳。经过孙振寰数十年的努力,鼓浪屿通背拳在厦门落地生根,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拳种。鼓浪屿通背拳留传下来的套路有57套,其中拳术有梅花架、功力架、抹面拳、青龙拳、八挂拳等17套,器械有达摩剑、六合枪、春秋大刀、三节棍等20套,徒手对练有桃花伞、十二连锤、八步钩等8套,器械对练有大刀破枪、三节棍进枪、三节棍擒枪等12套。
▲李家才(左)和杨启伟(右)演练通背十二连捶(厦门市思明区文化馆供图)
自20世纪50年代起,孙振寰和通背武术社参加国内重大赛事成绩突出,鼓浪屿通背拳逐渐闻名全国。1957年,孙振寰被福建省体育委员会聘请为福建省武术队主教练。1959年,孙振寰带领福建省武术代表队参加全国青少年武术运动大会,通背武术社六人全部获得优异的名次。1963年,福建省少年武术赛在泉州举行,时任名誉教练的孙振寰率领厦门市代表队参加比赛,最终赢得了团体冠军,并且囊括了三分之二的奖牌。1964年,在福建省武术锦标赛上,以通背武术社为主力的厦门队,再次为厦门市夺得福建省武术赛团体冠军,而且通背武术社囊括了福建省男子全能的全部名次,以及除南拳外全部男子单项冠军。鼓浪屿通背拳因此在国内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孙庆练习鼓浪屿通背拳(厦门市思明区文化馆供图)
1972年,孙振寰逝世,他的学生、厦门著名文史学家何丙仲用“仁者之魂,勇者之魄;献身体坛,垂范艺德”高度概括了孙振寰的一生。近年来,孙振寰的弟子们继承他的遗志,创立了“国际通背武术联合会”,并在海内外十余个城市建立分会。孙振寰的儿子孙庆、孙子孙祎炜成立了鼓浪屿通背武术传习中心,积极传承和推广鼓浪屿通背拳。
▲鼓浪屿通背拳表演(苏华琦供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原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