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蓝天,笔绘生态,第二十五届“红土地·蓝海洋”笔会暨著名作家走进厦门采风活动精彩不断

信息来源:  时间:2024-07-08 17:37:44

7月5日-7日
第二十五届“红土地·蓝海洋”笔会(厦门)
暨著名作家走进厦门采风活动
在厦门举办

连日来,笔会在多个分会场举办名家讲座及专题研讨会,探讨生态文学书写,分享文学创作的心得和思考;组织作家们深入筼筜湖、海沧区等厦门生态文明建设一线,开展采风活动,共同感受厦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生动实践和感人故事。


名家讲座

7月6日下午,由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主讲的专题文学讲座《散文漫谈》成功举行。讲座中,徐可围绕中国散文的传统、我眼中的好散文、有关散文的一些争议、散文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四方面展开,引领听众穿梭于中国散文的浩瀚历史长河之中,深刻剖析了散文艺术的传统精髓,分享了如何写好散文的心得与技巧。

他提出,散文是一门真诚的艺术,需有识、有担当、有见识、有胸怀、有格调。散文创作要注意语言艺术和技巧。“散文要有责任担当,关注社会发展,关注时代进步关注人类共同命运。中国散文素有‘文以载道’的传统‘文以载道’乃散文之本,这是中华散文的‘初心’。”徐可的讲座内容丰富生动,结合自身创作经验,给予了现场文学爱好者一场听觉盛宴。


专题讲座

7月6日下午,著名作家李西闽开展专题讲座。李西闽表示,每个作家都有独特的一个舞台,安排人物在这个舞台演泽故事,表达创作的理念以及深层次的精神内核。主要有回望、原地、闯入三个方面的存在。

“无论你身处何地,你要关注的是心灵的变化,你自己的或者每个人的心灵的变化,关注心灵变化导致的结果,思考这一切变化是如何造成的,这时,文学就产生了。”


专题研讨会

7月6日下午开展了“生态视域下的文学书写”专题研讨会,邀请文学评论家、编辑、作家等开展研讨。

厦门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授徐勇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海洋文学出现介于中国的乡土写作与西方的海洋书写之间的“新海洋文学”,是与中国的海洋意识的凸显相伴随的,是具有辩证法的新的文学形态,同时也是与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联系一起的。

福建文学杂志社常务副主编石华鹏指出,当下的小说在向“轻”过渡,作品里体现出一种“轻哲学”的形态。他认为,小说需要保持精神的高级感,才能与短视频、网络小说区分开,这也是严肃文学的出路。

著名作家、《岛屿的厝》作者龚万莹认为写作者如何从地方生态中提炼具有象征性的物象,并将其自然融入到行文之中,可参考西方考古学领军人物伊恩·霍德提出的“纠缠”理念去观生态之“物”,采用方志、游记、实地采访、纸面材料搜集或是对经验的内化思考的务实且务虚的取物方法。


文学采风

7月6日下午,采风团一行来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筼筜湖生态区开展采风,调研筼筜书院、筼筜湖综合治理、美丽河湖建设情况,感受筼筜湖从“万顷筼筜水接天,夜来渔火出云烟”的筼筜渔火到“城市会客厅,厦门新名片”的筼筜灯火的变化,体验人海和谐的“厦门实践”。

7月7日上午,作者们走进金沙书院、海沧厦门中心,见证滩涂变高楼、荒地变商圈的生动过程,领略生态和人文的双重魅力;走进福建中烟集团党建文化基地学习,赓续传承红色基因。笔会还开展现场征文,作家们的采风作品将择优刊登在《厦门文学》杂志上。

采风及研讨活动让作家们实地真切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厦门样板”,他们纷纷表示近距离感受到厦门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和鹭岛生态蝶变。此次活动也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广大作家把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作为历史使命,将全方位诗意再现厦门故事。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福建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福建省作协主席陈毅达,著名作家李西闽,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作协副主席林秀美,厦门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春洋,龙岩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永忠,福建省作协秘书长钟红英分别出席了上述活动。


相关链接

“红土地·蓝海洋”笔会创立于1990年,源于龙岩、厦门两地知青在文学创作中碰撞出的火花,将“红土地”和“蓝海洋”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最初的两地文学互动,到福建省内外文学交流,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性文学笔会,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以同一命名、同一主题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学笔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原推文


本网站由 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邮 编:361005
本网站由厦门网制作 闽ICP备:1601627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2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