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 | 博采众长的新垵五祖拳

信息来源:  时间:2024-05-27 08:41:00

新垵五祖拳是流传于厦门市海沧区新垵村一带的武术派别。作为福建省地方性传统武术重要代表,2007年,新垵五祖拳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该项目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邱大昕、邱武耀、邱明全、邱靖娜,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邱志刚、林国强、邱文亮、邱晟栋、邱晟樑。


五祖拳是南少林拳的流派之一。据唐代许稷《闽中记》、宋代程卓《嘉定温陵志》(泉州第一部府志)和刘昌言《桑莲诗集》,以及有关谱牒资料记载,唐宋以来少林武术随着佛教禅宗的南传已逐渐在闽南地区盛行。明代后期,抗倭名将俞大猷著的《正气堂集·新建十方禅院碑》说道:“奉命南征,取道至寺(嵩山少林寺),僧负其技之精者……示以真诀。”据说此“真诀”便是宋太祖开创的“太祖拳”。


清代,闽南一带的武术各立门户,由方七娘所创的白鹤拳自立一系,闽南南少林的五形拳形成了达摩、太祖、罗巧、行者、白鹤等五大主要拳种门派,但拳法混同。清末泉州人蔡玉鸣(1853—1910)以太祖拳为基本功底,综合其他门派拳法的特点形成“五祖拳”,又称“五祖鹤阳拳”。五祖拳兼具南拳北踢之艺,很快成为闽南著名的拳种之一,被世人赞为“拳打八法矫似神龙戏水,脚踢四门捷如猛虎翻山”。

新垵村地处九龙江出海口,古时先辈们纷纷搭船出海谋生。清末新垵已是富甲一方的宝地,不少新垵人爱好习武练拳。清末民初,蔡玉鸣的弟子沈扬德来到新垵收邱剑刚、邱思炭等十大弟子,在新垵邱氏宗族创立海瀚角武馆、上宅角武馆、东社角武馆、大门前角武馆、下堂庵角武馆、大岑角武馆等六个武馆,立堂号为“鹤阳堂”,馆名“新江国术馆”,并创办了“玉明武术研究会”,整理了三战教授法及新编“新八法”。从此,五祖拳在新垵村开始流传、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了厦门,沈扬德被迫出洋,在新加坡创办“蓝青国术馆”“玉明武术研究会”,其弟子在闽南一带设馆传徒。1947年,邱思炭主持新垵武馆,重兴五祖拳鹤阳馆和“新垵玉明武术研究社”,推动了新垵武术的新发展。1964年,新垵村成立了“玉明武术新垵村研究社”,邱思炭弟子邱跃土出任馆长。1974年,厦门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和厦门市公安局召开会议,划定五祖拳在厦门市的传承区域,其中海沧由邱武耀传承、新垵本村由邱大昕传承。1984年,在福建省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成果总结会议上,新垵五祖拳被确认为福建省地方南拳之一。2008年,国家武术段位制五祖拳段位教程出台。

厦门市非遗保护中心和厦门大学师生至新垵进行五祖拳教学社会实践(邱靖娜供图)

新垵五祖拳套路内容十分丰富,总体可分为拳术套路及对练技术等内容。其拳谱套路有80套,共120多个动作。套路的组合讲究精神气力,脚步手法,着重于攻防兼顾,进退有据。徒手对练技术转变灵活,擅于利用压技、撬技等各种技法,讲究以柔克刚,以刚制胜,类似太极推手。五祖拳主要兵器有川耙、钗、月牙枪铲、方天画戟、齐眉棍、丈二棍、朴刀、宫刀、开山大斧、柳叶刀、剑、双锏、双铁鞭、三节棍、柳公拐等。

五祖拳文化主题公园

海沧区五祖拳文化主题公园(图片来源:今日海沧)

新垵五祖拳作为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和闽台民间体育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大新垵五祖拳的保护和传承意义重大。

▲邱靖娜(居中者)与“功夫新阳——五祖拳公益培训”学员合影(邱靖娜供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原推文

本网站由 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邮 编:361005
本网站由厦门网制作 闽ICP备:1601627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2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