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瑛新作,45万字的文化散文集《铁骨丹心照汗青》,作者不仅一以贯之以文字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更是延续其爱国爱乡、忠贞报国的人生追求。
爱国爱乡之情贯穿始终
翻开陈慧瑛的作品,爱国爱乡的主旋律贯穿始终。身为英雄后人、归国华侨,爱国爱乡是其家训,更是其文字之魂。作为民族英雄陈化成直系五世孙,此次,陈慧瑛以全书开篇文章《铁骨丹心照汗青》为书名,既是对陈化成将军的怀念和致敬,亦为本书定下总基调。全书71篇散文,满怀作者拳拳赤诚的爱国情怀和情深意切的乡思、乡恋、乡愁。书中陈化成、左宗棠、邓世昌、鲁迅、洪镜湖、圆瑛等时代不同、事迹不同,但都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可跨越时空相互照耀,而照耀的何尝不是陈慧瑛的心声?
诚如作者在自序里所言,从儿时起,便牢记家训“爱国爱乡、忠贞报国”,时至古稀之年不敢忘怀:她以“铁骨千秋”弘扬英烈志士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丰功伟业;以“山水神韵”描摹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美,以及八闽大地得天独厚的福山福水福文化;以“品读馨香”抒写鉴赏古今名著的心灵体味、文朋友好佳作的衷心感怀及睿思隽悟。“一个个铅字组成的文章,是我点点滴滴的血与汗。我想以我的微薄之力,服务社会,纪念人民,以此来纪念先祖和鞭策自己、启迪后代。”不论光阴流转,无论多少春秋,陈慧瑛始终铭刻家族祖训,铭记外祖父、爱国华侨洪镜湖先生“不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具备梅花的秉性”的寄望,梅花风骨、爱国恋乡,将祖国与故乡作为“妙笔生花滔滔不绝的创作源泉”,其“所有的爱与温情,都为祖国虔诚奉献;所有悲欢离合,都与人民休戚相关”。
历史厚重与诗文轻美
陈慧瑛的知识磅礴多元、散文题材庞大丰盛。多重身份、繁复履历让她更容易介入跨学科、跨领域题材的写作,从历史到建筑、从绘画到戏曲、从玉石到陶瓷、从宗教信仰到文物保护,均能驾轻就熟、毫分缕析。
她写中国黑陶建盏,从宋朝的点茶法、贡茶制度写到建安黑釉茶盏的烧制历史,从古老的建窑遗址到现代的建阳建盏文化街,娓娓而道“一盏春茗千秋梦”(《一盏春茗千秋梦》);她写鼓楼三座佛寺,细数其历史变迁,绘声绘色讲述千年古刹的历史故事,处处渗透着佛教文化、诗文书法,甚至见解独到地细说品评其建筑艺术风格(《鼓楼三山寻贝叶》);她清忆茫荡山三千八百坎古道脍炙人口的动人故事,也惋惜曾经无数荣光的半坎御茶在战火烽烟下的黯然失魂,她感慨闽赣古道上,文星武将烙下的足迹与诗行,更刻骨铭心朴实无华的山民20年岁月打造的通往幸福安康的金路(《古道应笑我多情》)。
陈慧瑛的散文里诗文典故信手拈来,旁征博引随处可见,她还常自己写诗歌、对联,如《竹叶三君》中“虎行雪地梅花五,鹤立霜天竹叶山”。历史感的厚重、诗文美的轻盈,知识磅礴之大气、语言婉约之雅致,每一篇文章、每一则典故、每一句诗文,似风声娓娓,如龙吟细细,读来行云流水,细品回味无穷。
真情流露与抒情节制
读陈慧瑛的文章,常有种亲切的熟悉感,概因其文章源自情真。她写陈化成将军赤胆忠心、忠贞报国的一生,毫不保留对先祖无比真切的崇敬之情和以之为傲的荣耀之心(《铁骨丹心照汗青》);她回述厦门人民于惊涛骇浪中扬起改革之帆长风鼓浪、飞向世界时,洋溢着身为厦门人的自豪与幸福(《白鹭风情》);她写兰的故事,从屈原、王羲之,到鲁迅、朱德等,娓娓而道,每一个小故事都立体生动,仿佛他们就站在你身边一边侍弄着兰花,一边同你聊兰之风骨(《不求闻达只烟霞》)。
她讲述名人的传奇,也写普通人的故事。《梦里的美丽乡愁》感慨赞叹于一群山重愚公为家乡的发展披荆斩棘,自发组织、自带干粮开拓出一条通行汽车的乡村大道,让新文旅带古山重起飞;《翔安撷翠》自豪骄傲于家乡翔安“瘦马塘”在一群有志青年的带领下变身“金马塘”,成为“福建第一村”。无论是名人世家抑或普通小人物,无论是叙事还是写景,都是作者真情的流露,都倾注着作者的真情、乡情、亲情。因为情真,文才真,才更易引读者共情。
陈慧瑛在文字里毫不抑制外泄的真情,却十分节制个人情感的抒发。或是曾为媒体人的缘故,或是古典文化的涵养,陈慧瑛的散文观点常常点到即止、空间留白,对事物现状冷静谛听、克己表达。她遗憾怆然于许地山故居被拆,却峰回路转于“只要千秋人长忆,未必繁华才是春”;她感同身受余光中“两岸江山隔一水、炎黄子孙梦难圆”的乡愁,却止于感叹其执着感人的家国情怀。陈慧瑛的抒情有种“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美,落霞般陈铺满纸的文字,孤鹜点水的抒情,使其散文不仅富含诗意美、婉转有余味,更引人遐思,充满人生智慧。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人生古来稀,文坛一甲子,陈慧瑛始终秉持“赤子心、中国魂”的大爱情怀,碧血著华章、梅香传风骨,将每一部充满爱与温情的作品,作为“献给祖国的一瓣心香”。
(文字来源:厦门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原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