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作家陈仲义新作《台湾现代诗交响——台湾重点诗人论》出版。

内容简介:
台湾百年现代诗史,涌现各路高手:有把意象思维与意象经营到极致的“诗魔”洛夫,仅凭一本薄薄诗集就“打出天下”的“诗儒”痖弦,在武昌街趺成一道风景的“诗僧”周梦蝶,最早撬开都市“水门汀”的罗门,手挥五彩笔、推行艺术“多妻主义”的“祭酒”余光中,以及在后现代悬崖做“蹦极跳”的夏宇等。本书汇拢十九位有代表性的诗人论,现实、超现实、幻化、魔怪……,他们各具特色的艺术范式、美学坐标、个人化修辞,为台湾百年现代诗路的衍变发展提供闪亮节点,也为两岸现代诗学与美学贡献了丰富的启迪与借鉴。
作者简介:
陈仲义,1948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从事诗歌写作、批评、研究半个多世纪。厦门城市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出版现代诗学专著12部。曾获第十二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奖、首届昌耀诗歌理论批评奖、中国当代诗歌(2000-2010)理论批评奖。独立承担中国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两项。发表文论300多篇,发表与出版总500多万字。代表作《现代诗:语言张力论》。
目录:
第一章 洛夫:魔幻艺术的形构
一、投射:全方位的笼盖占有,感应交通 014
二、转化:临界点的飘移置换 016
三、隐喻:表达之外的深度指向 018
四、畸联:畸形的搭配、嵌镶、组合 020
五、现实、超现实与禅之结合 022
第二章 余光中:“祭酒”里五彩缤纷
一、语法修辞:压缩·捶扁·拉长·磨利 028
二、语调:对位、快慢板、复叠及其调频 037
三、语味:风趣诙谐的“光带” 044
第三章 罗门:灵视、想象及主客颠倒
一、灵视:智性的烛照与悟性的穿透 050
二、想像:不合法的“配偶”与“离异” 055
三、颠倒:常态秩序的倒置 062
第四章 痖弦:一本诗集搭建一个世界
一、有别于戏剧性的电影镜头 070
二、远比讽刺上位的反讽 076
三、难得问津的深切主题 081
四、反思现代性的“深渊” 084
第五章 周梦蝶:孤绝而幽邃 空无而丰盈
一、从孤魂草到白菊花 092
二、禅元素的化合 096
三、全方位逻辑消解 103
第六章 向明:他把明矾投向浑浊的池子
一、贴近日常主义 110
二、社会现实关怀 114
三、构思立意布局 118
第七章 商禽:逃离牢笼的“飞禽”
一、幻化:超现实的强大变异 124
二、意识流:“闪回”式自由联想 130
三、逃离存在的牢笼 135
第八章 张默:朗健走方寸 真淳溢袖珍
一、追问生命的写意 141
二、“小透”中的抓拍 147
三、自由挥洒中的掣肘 153
第九章 管管:谐谑嬉戏的“诗济公”
一、物候的“管家”,顽童的奇思 157
二、荒诞的饕餮,“吃”的残酷 163
三、谐谑的嬉戏 169
四、散文美的“底线” 175
第十章 郑愁予:美丽而骚动的豪雨
一、音乐性:两种节奏 178
二、外在节奏的韵律 180
三、内在节奏的律动 184
四、内外节奏的和谐统一 188
第十一章 杨牧:叙事与抒情的深度交汇
一、深度抒情的转型 192
二、尺水兴波的戏剧元素 197
三、散文对叙事体的“反衬” 202
第十二章 简政珍:“当闹钟与梦约会”
一、“沉默”、“空隙”说 209
二、“经验/超验感悟/哲思”的意象图式 215
三、隐喻/转喻的迂回路径 218
第十三章 苏绍连:物象里的“惊悚”
一、幽闭而放开的顽童心理 226
二、意象里的“物象”挤压 229
三、“无象”的可能与不可能 233
第十四章 白灵:科学主义披风闪亮佩剑
一、科学与诗学的“红娘” 242
二、短小诗的“领潮” 249
三、截句风的“推手” 256
第十五章 詹澈:从西瓜寮到腐殖层
一、西瓜寮“守夜” 262
二、叙情性成熟 265
三、腐殖层发酵 269
四、“五五体”商榷 274
第十六章 焦桐:独出机杼的“私房菜”
一、“壮阳谱”的高亢突破 278
二、“再起”与“擎天”的别样戏拟 281
三、其他创意性戏拟 287
第十七章 唐捐:身体里的“魔怪”
一、从自然意象到身体器官 292
二、身体及其“变身” 295
三、体内的“魔怪” 299
四、有灵招手,重启来路 304
第十八章 陈黎:符号化阈值下的多姿多变
一、符码撑起考察支点 310
二、文本的符号化展面 313
三、可能的“揾学” 323
第十九章 夏宇:“锯齿”思维,或悬崖“蹦极”
一、不按规则的游戏 331
二、互文,带“假面”的互文 336
三、“锯齿”思维术 341
附一 魏黄姚紫,采撷几许——评郑慧如的《台湾现代诗史》
附二 袖珍评点台湾其他诗家(29人) 363
附三 书稿各章原载出处 380
后记 382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原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