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文坛:正气、元气与生气

信息来源:《中国艺术报》  时间:2014-10-28 11:19:37

    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白烨

  当代文学的发展,既有赖于文学自身的不断更新,更有赖于现实生活的强力滋养。正是在这种内外因素的合力推动之下,文学依循着一种内在的逻辑,或波涛壮阔地演进,或波澜不惊地行进,始终呈现出一种不断向前的基本态势。

  2014年的文学与文坛,总体来看是依流缓进,稳步前行。但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文学界掀起了学习和贯彻讲话精神的热潮。2014年的文坛,在元气淋漓的文学创作、生气十足的理论批评之外,格外彰显了一股正气沛然的理论思想的辉耀,这便使得2014年的文学与文坛,充满了正气、元气与生气相互交织又交相辉映的突出特点。

  一、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

  10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铁凝、尚长荣、阎肃、许江、赵汝蘅、叶辛、李雪健先后发言。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讲话共分五个问题,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二、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四、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五、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讲话联系文艺的新实际,针对文艺的新问题,提出了党对文艺工作者的新的希望与推动文艺工作的新的要求。讲话的许多论述与论断,既高屋建瓴,又实事求是,对于文艺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认识历史使命,坚持正确方向,增强文化自信,焕发创作活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极大的激励作用。因而这一重要讲话甫一发表,即在文艺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与广泛的热议。

  10月16日,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相继召开党组会和座谈会,专题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联系文艺界、文学界和文联、作协工作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措施。10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京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强调: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重大使命,科学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大大提升了我们对文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指导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表之后,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文艺报》 《中国艺术报》等或开辟专栏,或组织系列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就讲话中涉及的文学与文艺的重大问题,联系当前的文学与文艺实际,发表学习的体会与初步的领悟,并在理论思想与主要精神上,进行了具体的解读与深入的细读。从这些文章涉及的内容与话题来看,在文艺与中国精神、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时代、文艺与生活等几个问题上,形成了一定的焦点与重点。

  黄坤明在1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弘扬中国精神凸显文艺灵魂》的文章,分别从四个方面论说了文艺对中国精神的应有体现。李冰在题为《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的文章中,着重从爱国主义的题旨方面,阐发了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对于文艺创作的指导性意义。

  许多文章都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与人民的论断,发表了自己的感悟与领会,如张炯的《坚定人民文艺的光辉历史导向》 ,白烨的《 “为人民” :创作的中心与文艺的轴心》 ,张未民的《人民大地,文学有为》 ,马龙潜的《以人民为本位的文艺观》 ,柳建伟的《为时代立言为人民放歌》等。

  二、深接地气的长篇小说创作

  文学创作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长篇小说,虽然少有引起轰动效应的行销力作(在长篇小说日益呈现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两极分野的情况下,包括名家新作、新人力作在内的绝大多数作品,显然都属于小众化作品) ,但就跟踪阅读的感觉看,在题旨营造的花样翻新上,在艺术表现的力求出新上, 2014年的长篇小说创作,可圈可点的作品都不在少数。总体来看,作家们不仅看取生活的视野开阔、视点下沉,而且普遍关切热闹现实背后人们的心理现实与精神境况,许多作品在人的心绪与时代情绪的探悉与把握上,更见深度与力度。同时,怎样营造与所要表现的内容桴鼓相应的小说形式,从而对自己既有的小说创作适度更新,许多作家也更为上心和精心了。

  在“变异乡土的寻踪把脉”方面,贾平凹的《老生》 ,把《山海经》作为故事的引子,并以某老生的吟唱丧歌作为主线。由此托出普通乡民在社会转型期的生死歌哭,及其由民间视角看去的乡土社会演进中的必然与或然的相互杂糅。这是一种氤氲不明又混杂不堪的百年史,在这块土地上演进的历史,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是庙堂的,又是江湖的。艺术上的浑圆与意蕴上的浑象,进而显现了贾平凹的老到与老辣。关仁山的《日头》 ,以权姓和金姓两个家族间的恩怨冲突,写出了乡绅文化在乡土社会的深重影响,更由乡土社会的现代转型,写出了旧的问题破解之后新的问题的接踵而来。较之以往, 《日头》显然含带了更多的批判性,从乡民的世仇难解到乡土社会的听天由命,作家对于农人与农村的前途与命运的如酲忧心,不仅忧深思远,而且溢于言表。范小青的《我的名字叫王村》 ,通过丢弃弟弟、寻找弟弟这样一个寻人的经过,由一桩看似蹊跷又诡异的个人化事件,反讽式地探寻了人的主体性的迷思与迷失,逐渐抖露出有关当下乡土社会看似合理又在悖理、看似正常实则异常、看似温情其实绝情的种种复杂而混沌的景象。孙慧芬的《后上塘书》 ,由刘杰夫的叙述、冤魂的悲鸣和四封来信的三个视觉的交替转换,经由亦虚亦实、亦明亦暗的杂拌式叙事,不仅揭示出乡村变异带来的巨大震荡,而且揭悉出人们精神状态的悸动与不安。

  在“喧嚣都市的内情揭悉”方面,刘心武的《飘窗》 ,看起来是在描绘各色人物的日常生活行状,实则是在折现他们各怀心事的心理纠结与精神涟漪。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各阶层的社会生活都被资本与欲望所混同构成的同一个魔鬼的肆意搅拌。而王跃文的《爱历元年》 ,由孙离与喜子这对知识分子夫妇的情感纠葛,格外真实又分外典型地折射了置身于当代都市的男女婚恋的复杂情态,及其中年知识分子的精神疲惫与心理危机。“70后”作家徐则臣的《耶路撒冷》 ,经由谨严的人物志结构,多样化的主人公群像,写出了“70后”一代人的生命体验与精神历程,探悉了宗教与启蒙、欲望与道德、原罪与救赎、犹疑与愧疚、出走与回望、乡思与乡愁等诸多话题与内蕴。

  还如在“人文境况的独到探察”方面,刘醒龙的围绕着曾侯乙尊盘展开的政治权力博弈,探究“君子”与“小人”的《蟠虺》 ,宁肯的透视陷入贪腐的知识分子商人杜远方的情感行状与心理历程,探悉能人何以变罪人的《三个三重奏》 ,阎真的既在为不低头、不屈从的聂志远高唱赞歌,又在为深患腐败痼疾但还找不出疗救良方的高校教育怒吟悲歌的《活着之上》 ,徐兆寿的既通过两个不主故常的知识分子,探悉知识分子精神流向及当代社会的精神现实的《荒原问道》 ,在“时代激情的着意鼓呼”方面,苗长水的抒写当代军人群像及其当代军人精神的《梦焰》 ,刘克中的讲述退伍军人不计个人得失,践行承诺的《英雄地》 ,范稳的为非共产党人的正人君子立传的《吾血吾土》 ,都或在作家原有的创作上有所超越,或在同类题材的写作上有所突破。

  三、“文学观象”直击文坛现状

  自2014年1月起, 《人民日报》在文学评论版开设“文学观象”专栏。专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教授主持,自1月至12月,共刊发系列文章22篇。题目分别是《文学不能“虚无”历史》 《文学不能消解道德》《文学不能成为负能量》 《文学,请回归生活》 《文学是民众的文学》 《文学不能依附市场》 《文学关乎世道人心》《重建文学的民族性》 《捍卫文学的经典》 《文学遭遇通俗》 《 “娱乐至死”害了谁? 》 《读者是不是上帝? 》 《批评为什么备受批评》 《当下的批评是不是学问? 》 《文学呼唤崇高》 《重塑文学的真》 《活在当下的古典诗词》 《写出时代的史诗》 《别让笑声滑向低俗》 《时代巨变中的文学命运》 《优秀作品代表文学的高度》等。

  “文学观象”在前几期文章刊出之后,即在文学界引起较大的反响。2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在题为《拓展马克思主义学术大众化的新路——“文学观象”激起学界热烈反响》的文章中报道说:著名当代诗人贺敬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北京

  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等,在阅读了“文学观象”文章后,纷纷表达了对栏目观点的赞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董学文谈到,“文学观象”相当深刻地阐明了我们党的文艺主张和美学目标,积极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俞吾金认为,“文学观象”批评的种种乱象不仅存在于文学界,思想文化的其他领域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在充分尊重观念多样性存在的前提下,如何贯彻主旋律、释放正能量,使整个思想文化领域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文学观象”的文章经过媒体、社交网络的大量转载,其影响已经超出学界,赢得了普通读者的共鸣。鞍钢集团矿业公司的郭明义在微博评论转发了《文学不能“虚无”历史》 ,引来众多粉丝点赞。“文学要表现的不仅是作家个人的心灵,还必须表现社会主体的心灵。 ”有网友在个人网络空间写下了对“文学观象”的读后感。该网友说,“文学观象”的观点言中了文学的本质和功能,许多说法让人耳目一新、有“醍醐灌顶”之感。多位受访学者表示,“文学观象”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承载着深刻厚重的内容,尖锐中饱含真诚,平实中蕴涵灼见,引起广泛共鸣,说明大众并非不关注理论、不理解学术,关键在于我们所提供的是什么样的理论和学术。

  “文学观象”栏目自2014年1月开设以来,就当前我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现象、热点话题和焦点问题,以对话形式进行探讨和辨析,有的放矢地开展深入有力的文学批评与理论研究。参加撰文的文学学者、教授有40多人,著名作家16人。这个由文学学者和各类作家组成的作者团队,可以说囊括了目下国内活跃在文学理论批评领域和文学创作领域里,实力强劲又影响甚大的评论家和作家,这样的阵容本身,就是当代文学的研究在行动、当代文学研究的队伍在整合的一个标志。

  主持“文学观象”专题研讨的张江教授,除去亲自参与每期专题的设计与策划外,每题的主持人语,都有精彩的见解,构成了“文学观象”的一大亮点。比如,他在《文学是民众的文学》指出:我们一直倡导文学要书写伟大的时代。如何书写?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小人物写起,从人民大众写起。有人觉得,普通民众的日子平庸琐碎、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不值得写。但是,历史是由这些民众创造的,民众的生活是最生动的历史。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恰恰是亿万民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聚了沧桑巨变。文学,应该是民众的文学。还如他在《文学遭遇低俗》中说到:文学发展遭遇越来越严重的低俗之风。这与整个社会环境的客观变化有关系,但更与一些创作者理念观念认识模糊密切相连。许多人认为,文学要接地气,就要“俗” 。还有人宣称,只要老百姓喜闻乐见,无论俗与不俗,都是好作品。这话得好好辨析。“俗”有通俗、低俗之分,通俗指向风格,低俗指向趣味。文学可以通俗,不能低俗。以上这些看法与说法,直面当下文学现状,大胆言说文学基本问题,言简意赅,理直气壮,在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上,表现出了实事求是的理论思考与批评勇气。

  四、网络文学发展动向与问题研讨

    由原起点中文网离职员工为主创办的创世中文网以及百度推出的多酷文学网对网络文学的龙头老大——盛大文学,构成强有力的挑战。

  网络文学在2014年,呈现出强化市场拓展与优势资源整合的新态势与新动向。

  在强化市场拓展方面,原来较少介入网络文学的腾讯与百度,纷纷以强劲的姿态进军网络文学。腾讯在5月30日,正式推出由原起点中文网离职员工为主新创办的创世中文网。而百度,也高调推出旗下的多酷文学网。这两家网络公司虽介入网络文学嫌晚,但凭借着在全国互联网企业市值的领先地位与广泛影响,将会以后来居上的方式做强做大,从而对网络文学的龙头老大——盛大文学,构成强有力的挑战。有人由此预言,今后的网络文学,一定会是盛大、腾讯与百度的三强大战。

  在优势资源整合方面的新动作,主要是盛大文学与旗下的签约作家,曾蝉联两届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冠军的唐家三少合作,成立了国内首家网络作家全版权运营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所具有的版权开发、作品运营与作家经纪的多重身份与多项功能,不仅改变了原来的网站与作家相对单一的关系,而且使作家成为网站的合伙人,从而具有更内在也更稳固的利益关系。这种双赢的做法,是相互的看重与倚重,因而,网站与作家都十分满意。这种做法因意在守护已有资源,整合优质资源,将会对整个网络文学的发展产生相当的影响。

  与网络文学如火如荼的市场拓展和资源整合相随相伴的,是有关网络文学的现状与倾向的研讨持续不断。毋庸讳言,关注与热议网络文学的,主要是来自传统文学领域的研究者与评论家。既有的文学观念,使得他们的看法不免带有以传统的眼光打量网络文学的明显特点。但即使是这样的研讨,也显然比以往更为切实,也更见深度。

  网络文学是怎样的文学,这是以“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为题的《文学报·新批评》第三届论坛上讨论的一个焦点。

  王祥认为: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不用回答了,要回答的是它是什么样的文学。它的功能和形态,价值观传导的特性是什么。我们根据网络文学的创作和读者接受反映的实际来看,以明清小说,以好莱坞电影为参照系,这样来定位考察网络文学。网络文学遵从生命的快感奖赏机制和美感有道策略。网络创作活动生存发展的立足点,通俗一点说就是靠什么吃饭,就是为读者提供情感体验和快感补偿的功能。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文学不能为广大受众提供这种要求的时候,网络文学就快速地崛起,这同样也是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原因。他还指出:网络文学基本形态是幻想型和逼真型的统一,是神话传奇的形态,对于是不是反映现实没兴趣,是不是符合生活的基本规律没兴趣。所以要从网络文学里面找反映现实都是无效的批评,不能对网络文学提这样的要求。

  与此相关,夏烈提出研究网络文学,还需关注二次元文化资源,他认为:网络文学里面有一个核心资源,是二次元文化的资源,这个资源来自当代网络世界和动漫游戏,是“80后” 、“90后” 、“00后”越来越多赖以生存的新的文化资源,以前把它当做青年亚文化来做研究。今天看来,这个文化在网络文学里跟古典文化资源直接结合了,既古典又是二次元。二次元是一个动画、漫画、游戏构成的世界。这些年轻人是跟着动画、漫画、游戏生长的,尤其是日本、美国的。他们在这样一个成长过程当中,从里面得到了文化资源,而且享受到了跟同代人之间的共同的故事,共同的情感基础。他们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意、对成人世界的不满意,就通过动漫游戏来消解、化解。

  在网络文学作家小桥老树看来,网络小说是中国传统小说的当代表达。网络小说和明清时期的茶馆评书的目的是一样的,茶馆评书是讲给人们听,网络小说是写给网络上的人们看。网络小说直接承接了讲史话本的特点。

  庄庸认为,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这个议题提供了一个小切口、大格局的视野,让我们看到网络文学的主流化,不只是一个文学的问题,也不只是一个文化的问题。它现在已经演变成了一个新的政治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学的主流化关乎中国话语的构建。

  在中国作协创研部与《人民日报》文艺部举办的“网络文学再认识”讨论中,在中国作协召开的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上,网络文学的商业特性及其与媒介革命的关系等问题,在讨论中得到普遍的关注。

  马季认为,网络文学具有文学性与商业性的双重身份。20世纪末以来,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信息革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且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新世纪文学的空前变化,从表面看似乎源自网络文学的蓬勃兴起,本质上却是信息革命引发的文化价值系统的转型和重组。在这次变革中,网络文学的潜在商业价值成为资本关注的目标,在其追踪下,经过15年的发展,网络文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范式,确立了文学性与商业性的双重身份。这一范式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建立在传播方式基础上的大众性,建立在文化消费基础上的娱乐性,建立在文化产业基础上的跨界性。上述三者,分别是网络文学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形式、内在驱动力和深层次文化需求。

  邵燕君从媒介新变的角度来看网络文学的发生与发展。她认为:严格来说,网络文学并不是指一切在网络发表的文学,而是在网络中生产的文学,也就是说,网络不是一个发表平台,而是一个生产空间。在这里,“网络性”是至关重要的。在“网络性”的生产过程中,粉丝的欲望占据最核心的位置。网站经营很大程度上利用了“粉丝经济” ,有人称之为“有爱的经济学” 。粉丝既是“过度的消费者” ,又是积极的意义生产者。他们不仅是作者的衣食父母,也是智囊团和亲友团,和作者形成一个“情感共同体” 。由此,她指出:相对于“纯文学”艺术至上的标准,网络文学的核心价值是“爽” ,优秀的网络作家虽然也追求主题深刻、文化丰厚、意境高远,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爽”的基础上,也就是对快感机制的尊重。在网文的世界里,“好看”是最大的道德,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好书” 。网络文学是一个巨大的欲望空间,也是一套“全民疗伤机制” 。从研究者的角度说,网络文学不仅是文学研究的对象,更是文化研究的对象。追踪网络文学的潮流新变,可以触摸到国民的精神脉搏和心理趋向。要建设具有价值观引导性的主流文学,也需要从研究网络文学的快感机制入手,摸索寓教于乐的新途径。


本网站由 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邮 编:361005
本网站由厦门网制作 闽ICP备:1601627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2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