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走近“蒙古族的宏大史诗”——英雄史诗《江格尔》

信息来源:  时间:2024-01-19 00:02:00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艺学术界联合会、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承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将于1月18日在厦门隆重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各民间文艺门类的艺术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享中国民间文艺的丰收庆典。

本届山花奖系列活动文艺名家进校园暨“文艺名家工作室”揭牌仪式在厦门大学举办,特别邀请到两位研究“三大史诗”的专家以及“三大史诗”传承人,带大家一起了解“三大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系列活动

文艺名家走进厦门大学暨

“文艺名家工作室”揭牌仪式

将于1月19日(本周五)9:30 

厦门文联视频号同步直播

欢迎预约关注


今天让我们走近蒙古族的恢宏篇章

探寻史诗《江格尔》的背后故事

从江格尔呱呱坠地

到他带领勇士战胜魔王

建设宝木巴乐园

《江格尔》中短短几句唱词

简短但精准地概括了

英雄江格尔这一核心人物

接下来

带您认识永远的英雄史诗——《江格尔》


史诗《江格尔》

《江格尔》是蒙古族卫拉特部的大型英雄史诗,是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共有60多部,长达10万行左右。

2006年5月2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申报的江格尔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I-26。2011年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5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申报的江格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遗产编号:I-26。

中国境内蒙古族英雄史诗蕴藏量宏富,在我国境内搜集到的蒙古族英雄史诗已有上百部、约300余种,在流布和发展的形态上基本是具有“地域—部族”色彩的部落史诗,只有卫拉特史诗《江格尔》正处于向蒙古“民族史诗”升格的进路上。《江格尔》是蒙古史诗演述传统的一个集大成者,既是中国英雄史诗的一个典范,也是世界各地活形态史诗的范例。

《江格尔》大约从公元13世纪早期开始,产生于卫拉特蒙古部人民中,后来随着蒙古族迁徙、游牧,流传到现在的俄罗斯卡尔梅克、布里亚特、阿尔泰山区、图瓦部落以及蒙古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跨国界的活形态史诗。

几百年来,该史诗不断为美、英、法、德、日本、意大利、土耳其和蒙古国以及我国等近20个国家的民间文学研究者、专家学者、读者所瞩目。从18世纪初叶起,各国学者们先后搜集出版了《江格尔》的许多有同有异的篇章,如今在国内外所见到的《江格尔》有汉文、托忒蒙文、胡都木蒙文、蒙古国斯拉夫新文字、布里亚特文、阿尔泰语新文字、卡尔梅克文、德文、日文、俄文、白俄罗斯文、乌克兰文、格鲁吉亚文、阿塞拜疆文、爱沙尼亚文、哈萨克文、图瓦文等十余种文字出版的各种不同规模的版本,总数已超过百余部,约30余万诗行。

《江格尔》运用了丰富优美的卫拉特民间口语,博采蒙古族民间文学中的各种韵文样式(头韵、尾韵、腹韵等),融合穿插蒙古族古代民歌、祝词、赞词、格言、谚语,以及大量采用铺陈、夸张、比喻、拟人等,慷慨激昂地讲述了江格尔汗和他手下的12位雄狮、32位虎将以及6000多名勇士英勇无惧,同邪恶势力斗争,建立一个没有战争、疾病、饥饿,草原常青,牛羊遍野理想乐园的故事,达到了蒙古族传统民间韵文创作的一个高峰。


没有衰败,没有死亡,一切万古长青,那里的人们永远像25岁的青年那样健壮。在宝木巴,寒冬像春天一样温暖,炎夏像秋天一样凉爽。孤独的人来到宝木巴,就能人丁兴旺;贫穷的人来到宝木巴,就能富庶隆昌。在宝木巴这个地方,人们的财富均衡了,贫富的界线消亡了。

——《江格尔片段》


《江格尔》通过对英雄人物江格尔的刻画,反映出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理想和美学追求,充满了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同时也是一本百科全书,全方位的展示了卫拉特蒙古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语言等方面的历史轨迹。

《江格尔》的演唱分为两种形式,一为用乐器伴奏的弹唱形式,二为不用任何乐器伴奏的清唱形式。其中所用的伴奏乐器有托布秀尔、三弦、四胡、马头琴等,多用托布秀尔进行伴奏。演唱的节奏、风格也因“江格尔奇”【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被称为“江格尔奇(齐)”,他们是江格尔史诗的保护者、传播者和创作者】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作为承载着蒙古民族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格尔》融神话、史诗、非遗为一体,展现出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又承载着民族精神和理想。

让我们携手成为《江格尔》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为后代讲述它们曾经的美好故事

三大史诗

“三大史诗”是指藏族、蒙古族的《格萨(斯)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和蒙古族的《江格尔》,被誉为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是民众伟大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均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原推文


本网站由 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邮 编:361005
本网站由厦门网制作 闽ICP备:1601627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2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