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文艺大讲堂系列报道之五十七(一)

信息来源:  时间:2014-12-31 16:23:56

解密“罗丹体”成因 罗丹侄儿在厦开讲

 
 

   ■讲座现场。


   本报讯(文/图 记者 龚小莞)昨天上午,厦门文艺大讲堂书法讲座《书法家罗丹的书外情缘——论“罗丹体”的艺术特色及成因》在张雄书画院美术馆举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当代弘文画院副院长罗钟,为厦门书法爱好者揭示“罗丹体”书法形成的不为人知的奥秘。讲座由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厦门晚报社联办,厦门市书法家协会承办。
   罗钟是罗丹先生的侄儿。罗丹先生在上个世纪历经60多年的耕耘和磨砺,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罗丹体”,在中国书法史留下了宝贵的一页。创造一种新书法字体是书法家梦寐以求的终极梦想,自宋徽宗瘦金体以来,书法史上字体创新寥寥无几,“罗丹体”的字体独创对中国书法史的贡献非常可贵,是厦门书法界、文化界的骄傲。
   罗钟研习“罗丹体”60多年,深得“罗丹体”之精髓,被称为“罗丹体”的传人。他在谋求深入传统的同时,不断地求新求变,寻求多元化。讲座上,他将罗丹先生的书法与人生体验归纳为:情缘、诗缘、画缘、酒缘、佛缘、联缘、谜缘、京剧缘等,阐述了涉猎综合艺术对“罗丹体”起到的重要作用。除了书画,罗丹先生在古典诗词上也有造诣,一生留下许多诗词作品。
   罗钟认为,好的书法作品,要有“古意”,且要具有时代精神,所谓“笔墨当随时代”,当代书法家往往乐此不疲地游弋于激情创作中,寻找生命的意趣、生活的情趣、艺术的灵性。罗钟的书法作品既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人文精神,又体现了当代书法家对人生的美好愿望。
   两个小时的讲座,座无虚席,听众全神贯注,并不时报以掌声。一名听众说,通过罗钟老师的讲述,他对罗丹先生独具个人风格的书法绘画有了更深的了解。另一名听众表示,作为书法爱好者,更深入地理解了“罗丹体”的风貌,也获得许多书法创作的启示。


本网站由 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邮 编:361005
本网站由厦门网制作 闽ICP备:1601627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2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