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在福建厦门圆满落幕

信息来源:  时间:2023-08-05 15:48:00

8月3日晚,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在福建厦门圆满收官。本届欢乐汇由3场专场展演、1场专题讲座、1次调研座谈会和1次台湾青少年研学活动组成,中国曲协副主席、粤曲表演艺术家梁玉嵘,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主任项云,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曾章团,福建省曲协主席陈晓岚、秘书长陈湧以及厦门市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分别出席了上述有关活动。


8月3日上午,厦门市文联多功能厅气氛热烈。小品表演艺术家巩汉林以《用心体验人物 忘我表演角色》为题,为近100名曲艺工作者做专题讲座。

活动现场全景图


巩汉林从广义和狭义上的表演、戏剧表演三大表演体系及其内涵,为海峡两岸曲艺工作者普及了表演艺术的三个要素、三位一体、三个统一等基本知识。同时,他还结合教学视频,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表演体会与经验,剖析了在创作实践中,如何用心体验人物,让表演由“内外于心”走向“外化于行”。他表示,曲艺人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只有做到演员与角色相统一、艺术与生活相统一、体验与表演相统一,才能贡献出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和表演。

小品表演艺术家巩汉林

学员听课现场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调研座谈会于8月3日下午举办,台北市艺术家文教推广基金会主任郭忆如,台东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教授郭美女,吴兆南相声剧艺社团长刘增锴,金门音乐协会理事许能丽,高雄鸿涛说唱艺术团团长曹锡荣,福建省曲协副主席陈成凯,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曾宪林,福建省曲协秘书长陈湧,厦门南乐团副团长吴月娜等出席座谈。大家就“深化海峡两岸曲艺交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题,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欢乐汇的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作了发言,为新时代两岸共同传承与弘扬中华曲艺艺术、不断丰富欢乐汇的内容与形式、最大化发挥中国曲协、两岸曲艺团体、专业媒体机构和团体的不同平台优势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调研座谈会现场


座谈结束后,本届欢乐汇的南音《文姬归汉》专场演出随即在厦门南乐团开演。这是13年来首次在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框架内引入优秀曲艺剧目演出。作为厦门市的文化名牌,南音古朴典雅、音韵绵长,新创南音《文姬归汉》以剧的形式刻画了汉代女诗人蔡文姬的生命苦旅和对华夏文化的坚守,歌颂了深厚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和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南音专场《文姬归汉》

主要演员:杨雪莉 郑黎春 潘文龙 杨一红 蔡凯琳

群演:厦门市南乐团演员


演出合影


现场观众


晚上,中国曲协送欢笑走进福建厦门专场演出在华师希平双语学校艺术中心上演,梁玉嵘、巩汉林、金珠、马云路、刘际、杨菲、金霏、陈曦、欧晓斌、刘增锴(中国台湾)、姬天语(中国台湾)、夏宸霏(中国台湾)、陶秀华(中国台湾)、李泳璇、郑怡、周旋等两岸文艺工作者,用11个精彩节目为近800名观众立体展示了福州伬艺、相声、南音、京韵大鼓、粤曲、小品等曲种的独特魅力。


主持人:刘芳菲 王子龙


1.开场舞蹈

《海风》

表演: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


2.福州伬艺

《秦楼月·春回坊巷》

作词:陈晓岚

编曲:朱绍玉

编排:郑宝月

表演:郑怡 林婕 王丽 郑小惠 李春容 陈璐嘉 俞静怡


3.魔术表演秀

《OMG(欧买嘎)》

创作/表演:欧晓斌


4.相声

《喜剧生活》

创作/表演:金霏 陈曦


5.南音新编

《百鸟归巢》

主唱:李泳璇

乐队:王进鑫 欧颜云靖 何泓滨 许艺铮 潘文龙

伴唱:许达妮 郑小玲 蔡凯琳 陈妮莎 李艺芳 玄绍晨 陈育婷 王颖 蔡静如

王诗诗 陈慧雅 陈明红 郑少卿


6.相声

《婚礼变奏曲》

创作:马云路 刘捷 刘际

表演:马云路 刘际


7.京韵大鼓

《金门潮》

表演:杨菲 陶秀华(中国台湾)

伴奏:刘小凯 韩晴 韩旭 孙恺承 晨媛儿 李沐阳


8.相声

《如此学生》

创作:刘增锴(中国台湾)

表演:刘增锴(中国台湾) 夏宸霏(中国台湾)姬天语(中国台湾)


9.粤曲

《望月怀远》

作词:张九龄

作曲:李复斌

表演:梁玉嵘


10.小品

《幸福岁月》

创作/表演:巩汉林 金珠


11.歌曲

《今夜茉莉花》

作词:阿达米

作曲:普契尼

编配:李勋

演唱:周旋

《我和我的祖国》

作词:张藜

作曲:秦咏诚

演唱:周旋

伴舞: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

演出合影

演出现场

现场观众


欢乐汇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连续在福建和台湾举办12届,由最初的展演、研讨会逐步拓展为包括展览、演出、研讨会、讲座、进校园、采风创作、曲艺研学等在内的品牌活动,是两岸曲艺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推动两岸曲艺交流互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两岸民众情感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连接海峡两岸曲艺界和普通民众的一条无法割舍的精神文化纽带和情感沟通桥梁。


(来源:曲艺杂志融媒)


本网站由 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邮 编:361005
本网站由厦门网制作 闽ICP备:1601627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2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