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海西晨报 时间:2022-06-20 09:35:00
厦门市文联开展文化交流和文艺活动,为推进跨岛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庄晏红走进厦门一中海沧校区千人大礼堂,举办木偶皮影戏专题讲座。
刘进才在东孚街道天竺社区举办剪纸讲座。
陈艳秋、黄鑫教孩子们跳《闽南戏曲韵律操》。
晨报记者 邱乐 叶子申
“端午,我们在集美翻阅一部经典;端午,我们在集美吟唱一首壮怀激烈的诗歌。”不久前的端午节,由市作家协会、集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主办的第十七届集美(端午)诗歌节在集美区举行。10位本地读者诵读优秀原创诗歌,并制成诗歌云展播视频在线上发布。据主办方介绍,该活动旨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站在“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实施20周年的全新起点上,为厦门“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建设贡献文化文艺力量。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厦门市文联始终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充分调动所属各文艺家协会的积极性,团结全市文艺工作者,开展多项文化交流和文艺活动,为推进厦门市文艺“跨岛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文联服务点
将文艺资源送到岛内外
今年5月,位于翔安区的厦门南洋学院设立了“文联服务点”。接下来,市文联将根据南洋学院的需求,陆续派出更多艺术家,在文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与精准艺术指导。对此,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施水成表示,“文联服务点”的设立,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南洋学子文化艺术修养,还将进一步推动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培养与社会顺畅对接的艺术人才,服务厦门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
事实上,自2016年5月市文联与各区文联共同启动“文联服务点”文艺惠民项目以来,“文联服务点”已从最初的15个发展到38个,从岛内延伸到岛外并遍布全市,共开展各类文艺活动8000多场,受众达数十万人。
一批批“文联服务点”在岛外挂牌,打造了一个个服务文艺“跨岛发展”的有力载体。去年11月,位于集美区的厦门工商旅游学校也获得“文联服务点”授牌,这是全市中等职业学校首个“文联服务点”。
市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文联服务点”向岛外延伸,是希望将全市优质的文艺资源分享给更多的市民群众,更好地服务“跨岛发展”。下一步,将由市区两级文联牵头,推动将文艺资源向岛内外各个“文联服务点”倾斜,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努力让各个“文联服务点”的联系更加紧密,文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更高,更受群众喜欢。
文化“三下乡”
组织书画家挥毫送祝福
今年1月,根据“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关于2022年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在市文联的指导下,厦门书画院组织书画家开展“送福”写春联活动,并到同安区五显镇、上李社区和古坑村进行现场赠送。
记者了解到,过去多年,市文联都积极响应“三下乡”活动号召,组织书画家下乡,现场挥毫送祝福。去年1月,市文联、厦门书画院“三下乡”一行将150余副特别的对联送进了翔安区新圩镇的东寮社区和新圩社区。
更多文化“三下乡”活动也在同时进行。2021年,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带着经典剧目《飞龙刺狄青》走进新圩镇,举办了高甲戏巡回演出,精彩演绎深深打动观众的心。
此外,去年3月底至4月初,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也在金柄村、大帽山等五个村落为村民演出。去年的4月中旬,还举行了7场电影下乡展映活动,让村民记忆深刻。
市文联有关人士表示,送春联、送戏、送电影下乡,是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精彩的文艺演出,也是最接地气的文化惠民举措,更是文艺服务“跨岛发展”的精准体现。
文艺志愿服务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在市文联的推动下,一批文艺从业者纷纷走进岛外社区,普及各类文艺知识。
今年5月22日,在海沧区东孚街道天竺社区,一场精彩的文艺公益培训成功举办。主讲人刘进才为居民现场讲解和演示剪纸技法,获得了阵阵掌声。“没想到剪纸还有这么多学问!”天竺社区居民王阿姨开心地说。
而就在前一天,同样是在天竺社区,张健围绕《神形兼备,品格风流——小议宋代的院体画与文人画》主题,为居民开展了一场美术讲座,教大家品鉴宋画,也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在家门口就能听美术讲座,还学会了中国书画的鉴定知识,太有意义了。”居民们纷纷表示。
5月17日,在同安洪塘头小学,陈峰平则为师生们带去了合唱团的声乐培训。他从演唱方法、表情管理、歌曲技巧等方面,指导学校合唱团演唱《萱草花》《布谷鸟》两首歌曲。
连日来,市文联通过举办“艺心向党 勇毅前行”志愿服务主题系列活动,组织文艺家深入岛外多个服务点,开展文艺讲座、培训、展演展示等活动,有效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让老百姓感受文艺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艺进校园
不断提升学生文化素质
近年来,为服务“跨岛发展”,在市文联的指导下,所属各文艺家协会还组织了多场文艺进校园的活动。
去年8月27日,厦门市作家协会2021年“名家进校园”系列活动在集美大学文学院举办。厦门市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刘岸分享了长篇小说《子归城》的创作过程,并与师生互动交流。
去年7月,由厦门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厦门艺术学校青年戏曲教师陈艳秋、黄鑫创编的《闽南戏曲韵律操》,在厦门市同安区西塘小学推广,让学生体验闽南传统戏曲的魅力,同时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套韵律操以厦门艺术学校附属小白鹭业余艺校为依托,研究、打磨出适合各个年龄段的版本,让更多学生感受传统戏曲魅力。”陈艳秋说。
去年5月8日,福建省民协副主席、国家二级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庄晏红,带领弘晏庄木偶团走进厦门一中海沧校区千人大礼堂,举办了一场“品红色经典 扬传统艺术”木偶皮影戏专题讲座,受到老师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此外,在过去几年,市文联还在岛外各地举办了暑期青少年艺术夏令营,相继在翔安澳头社区、同安梧侣工业区、集美兑山艺术区、海沧天竺社区服务点等地开展了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公益文艺培训。
文联翔安区服务点志愿者蒋苗旋说,市文联暑期青少年艺术夏令营走进澳头,开设硬笔书法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了小朋友的文化审美和文化素养。
厦门市文联有关人士表示,多年来,市文联致力于创新文艺惠民的形式和手段,满足更多社区青少年的暑期文化需求。接下来,市文联将举办更多活动,走进岛外多个社区、学校,希望让更多岛外的市民多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提升文化素质,持续助力厦门市“跨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