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APP 时间:2022-02-10 15:05:00
厦门市剧协召开座谈会,与“文艺两新”和民间职业剧团探讨戏剧多元发展。(资料图片)
“演员和观众的互动演出是陆萍坊的特色,我们每拍一部戏,都欢迎感兴趣的观众来客串,通过互动吸引更多的人了解歌仔戏。除了现场演出互动,戏曲演员在新媒体等线上渠道和年轻人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1月25日,围绕闽南戏曲剧团如何经营,陆萍坊歌仔戏创始人陆萍献出了自己的秘方。
当天,厦门市剧协召集翔安吕塘戏曲学校、同安吕实力芗剧团、陆萍坊歌仔戏等戏曲机构的多位文艺工作者,举办迎新春“文艺两新”和民间职业剧团文艺学习沙龙。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剧团如何共克时艰、戏曲如何多元发展等话题。
这不是陆萍第一次参加厦门市剧协的活动。作为新文艺群体成员,陆萍汇入厦门市文联大家庭,得益于厦门市文联近年来在体制创新方面的持续探索。
“哪里有文艺工作者,文联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厦门市文联近年来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工作创新,加强对文艺工作者的团结引领,搭建平台载体,强化宣传推介,打造富有凝聚力、号召力的文艺家之家,不断推出高质量的优秀文艺精品。
厦门市文联一方面强化对文艺家的思想引领,通过定期举办文艺学习沙龙、创新建立区市文联工作联席会和文艺家协会工作交流会制度,把政治理论学习和文艺业务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紧扣文艺创作中心环节,搭建各种平台,组织和引导体制内与体制外的文艺工作者共同加强创作。
在厦门市文联的组织下,全市文艺工作者围绕党史主题、特区建设40周年、疫情防控等重大题材共创作出2100多件文艺作品。
举办“唱支山歌给党听——庆祝建党百年主题音乐会”等线下系列展览、展演53场;走进22所中小学,开展“学党史、送文艺、传精神、跟党走”文艺活动152场;深入33个基层文化服务点开展辅导讲座、文艺大讲堂51场,赠送书籍上千册;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社区开展多场文艺慰问演出;组织文艺采风30多次……在厦门市文联搭建的平台和载体中,数千名文艺工作者得以锻炼,施展才华,体现作为。
厦门市文联还在全省首创“文艺两新”服务驿站,首批在厦门海丝艺术品中心、龙山文创园、不二轩书画等四个“文艺两新”集聚区设立“文艺两新”服务驿站,延伸服务手臂,从扶持文艺创作、职称评定等方面为文艺工作者提供帮助。(记者 林泽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