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12期(第四版)

信息来源:  时间:2014-05-26 09:33:27

厦门市作协举办《永远的丰碑》首发式暨《小城春秋》品读会
    由厦门市文联策划编辑的,一部荟萃著名爱国归侨作家高云览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文章和书评的文集《永远的丰碑》,11月30日由厦门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此间首发。
    由市作协主办的《永远的丰碑》首发式暨《小城春秋》品读会,当天在厦门市图书馆举办。厦门市部分知名作家、评论家、教授、读者和高云览的亲属与会。
高云览1910年5月出生在厦门市一个华侨商人家庭,以长篇小说《小城春秋》驰名中国当代文学史,与另一部著名小说《青春之歌》,一南一北,互相辉映。《小城春秋》以1930年5月25日中共福建省委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厦门展开一次震撼中国的破狱斗争,成功营救出40多位革命者,史称厦门破狱事件为创作题材,历经多年酝酿和创作,在高云览1956年6月英年早逝半年后,才正式出版,后又由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再版、新版。作品还被改编成连环画、拍成电影,被译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日文等文字。
    据本书编者、高云览的女儿高迅莹介绍,该文集是继《永远的纪念》、《永不磨灭的光辉》之后出版的第三本高云览纪念文集。她说,为出版此书,很多人尽心尽力,令其感动和温暖。厦大中文系老教授柯文溥先生为给纪念文集撰写文稿《高云览三部小说比较论》,到厦大图书馆索查资料,不慎从梯架上摔下来,手臂动弹不了,伤痛好几个月无法执笔。
从1996年至今,厦门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为纪念、缅怀高云览爱国的一生及其作品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支持出版了多本书籍,并为《小城春秋》举办了多场学术研讨会。
    厦门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萍称,高云览是厦门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著名作家。其身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本土作家的高度责任感和呕心沥血、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都使她深受感动和教育。
厦大中文系老教授郭启宗说,他1956年进入厦大中文系就读,当年《小城春秋》正式出版,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几乎到了人人争先阅读的境地。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十年都未磨灭。 (文/市作协 图/水静)
 
 
厦门市作协举办《老家厦门》品读会
    由厦门市作家协会与市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本土作家作品《老家厦门》品读会,12月15日在在厦门市图书馆举行,这是市作协举办的第四场品读会。《老家厦门》是我会作家庄维明和湖南籍作家颜建国(投资拍摄《历史的天空》等成功剧作)合作的作品。与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认为《老家厦门》作为一部反映厦门地域特色的文学作品,对有关厦门的往事进行还原。作品中有情感纠葛,悲欢离合,有创业成功,有对两岸统一的憧憬等诸多元素,要将它拍成电视剧是很有看点的。但是作为一部小说,在评价它时应该回到文学文本本身来看:《老家厦门》把近百年来厦门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厦门保卫战,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反右斗争,十年动乱等,通过小说人物的经历展现出来。作为一部传统的纪实性长篇小说,作家甚至将小说小标题安排成章回体小说的形式,具有小说的通俗性、可读性。但是小说不仅仅是现实生活和历史故事的代言人,传声筒。讲故事,复原故事仅仅是小说的功能之一,小说的思想性、艺术性也很重要。作为文学作品,这部小说对人物内心世界微妙的刻画程度还不够。
    同时与会者认为,两位作家有心做关于福建题材、于厦门题材的小说、系列电视剧,对厦门来说是一件好事。一个作家如果能执着地书写他生活的地域,只要能集中深入挖掘自己脚下的“矿产”,那么便具备了成功的可能。现在有许多作家,特别是厦门本市的作家,都在挖掘与厦门有关的题材,这个现象是可喜的。相信通过不断的创作和探索。除了《小城春秋》之外,必将有更多反映当代厦门的经典之作出现。(文/作协 图/水静)

本网站由 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邮 编:361005
本网站由厦门网制作 闽ICP备:1601627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2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