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厦门文艺大讲堂系列报道之八

信息来源:厦门市文联  时间:2018-06-12 17:49:00

分享闽南民间故事 剖析深厚的内在美


   本报讯(记者 龚小莞 通讯员 陈国河)昨天下午,厦门文艺大讲堂民间文艺讲座《闽南民间故事》在厦门市文联二楼多功能厅举办。福建省源古历史博物馆闽南文化特聘研究员林靖华和大家分享了多个闽南民间故事。

   几年来,林靖华搜集整理闽南民间故事200多个,归纳为典故、传说、传记(人物)、纪实(故事)几个方面。林靖华介绍,闽南民间文学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闽南文化”,是根植于福建南部,操“闽南方言”的地域文化。闽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涵盖语言、民俗民风、文学艺术。闽南民间文学历史悠久,有很强的地域特性,有其深厚的内在美。

   林靖华说,闽南民间文学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包括典故、传说、故事、童谣、民歌等。民间文学区别于史志,含有丰富的想象和艺术再加工,既讲求艺术性又通俗易懂,富有乐趣,给人们较高的艺术享受。早期,闽南地区群众喜欢听讲古,听讲古是一种自由宽松的精神文化生活享受,各地都有讲古场、讲古寮。过去讲古与现在不同,多是长篇(章回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七侠五义》之类。有时一个章节又拆成几个小节,当人们听到入神时,突然来个“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而现在生活节奏快,一般人喜欢听短板故事。闽南民间文学地域性强、草根、接地气,常常穿插闽南方言,许多作品移植到地方戏剧中,如芗剧、高甲戏等,以戏剧形式传播民间文化。



本网站由 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邮 编:361005
本网站由厦门网制作 闽ICP备:1601627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2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