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通过雕刻、塑造等手段,将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转化为具体的形态,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美感。雕塑能够跨越时空和文化差异,让人们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王鹭鹰,就是这样一位联接历史、连接空间的艺术家。
走近王鹭鹰的雕塑艺术,会发现在艺术家的手里,各种雕塑材质焕发生机,从原本的面貌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崭新的生命。王鹭鹰雕塑艺术的最大特点是站在新时代的浪潮,抒写中国传统之大美。
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艺术相融合
雕塑作品是一种通过空间来表现和传达艺术思想的形式。在王鹭鹰的雕塑作品中,我们能深刻体会到他成熟的雕塑技艺。雕塑作品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表现形式,还能通过时间的变化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感受,王鹭鹰推出了“福文化”雕塑艺术、“百家姓”图腾雕塑、“十二生肖”雕塑等主题雕塑艺术作品,着实令人叹为观止。时间的跨度拉满,现代艺术的美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碰撞、融合、升华。这些艺术作品中,王鹭鹰顺应字形和笔顺的走向,在立体空间重新构建和谐的结构,通过象形、色彩等方面的艺术延伸,让汉字从历史长河中重新“立”了起来,强烈的生命力在“字里行间”迸发开来,让人重新审视一个字的来龙去脉,重新感受一个字的别致灵动、蓬勃生机。
“温柔敦厚”是中华民族的气质,受生活条件、地理环境、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雕塑艺术同样也具有含不尽之意于象外之感,没有剑拔弩张的火气,而是像中国毛笔之用法:藏锋而将力量包裹在内部,给人留有更多的余味。例如,王鹭鹰的“福”“和”“家”“乐”系列作品,圆润中不失方正,鲜艳中蕴藏底蕴。但我们又可以看到,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些雕塑,其技巧离不开现代艺术。于是,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成了王鹭鹰雕塑作品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他的作品把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艺术做了很好的融合。
材质多样性和艺术多样性相融合
王鹭鹰雕塑作品所采用的材质极为多样,青铜、陶瓷、不锈钢……诚如王鹭鹰所说的“生活无处不艺术”,他认为“内心的理念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艺术不是固定的物品,而是理念,它真实的意义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这些创作理念很好地诠释了他雕塑作品的特点,在生活中高度概括某种艺术意义。可以说,雕塑就是造型艺术中的一首诗,虽是凝固的艺术,却有着流动的语言,表达情感,传递心声。比如,王鹭鹰在“百家姓”图腾雕塑系列作品中采用的主要材质为青铜,古老斑驳的器身,塑造出远古的回声,当我们站在现代文明社会再次审视自我,一一寻找属于自己的姓氏图腾时,你仿佛能听到来自远古时期祖先的呼唤。这就是王鹭鹰作品中源源不断输出的情感力量。
雕塑艺术特点和情感强烈表达相融合
雕塑与摄影等平面艺术不同,它是立体的,是体积的艺术,是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包括形体变化带来光影的变化,它具有具象和抽象之美。比如王鹭鹰的雕塑作品“出入平安”,这四个字借用行草的书法艺术,行云流水般地流淌而下,由上而下连为一体,一气呵成,毫无拖泥带水,不锈钢的光泽更突出作品的显眼。结构上将字体面向四方,象征东南西北,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都可以很好地解读作品,创作者的美好祝愿不言而喻。所以说,雕塑作品不仅仅是一种美学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思想性的艺术。在创作雕塑作品的过程中,需要艺术家深入思考,找到一个可以表达和传达思想的形式。
在王鹭鹰的雕塑艺术世界里,他善于以精致细腻、风格鲜明、气势磅礴的雕刻形式来展现自己的特色,同时借助个性空间表现,以空间张力营造出独具匠心的奇特韵味。另外还注重空间的多样性,有时借由运用多维度的视角,使雕塑的光影更为立体,抓获观赏者的心思。借由象征性的意象表现和形象的巧妙转化,充分表达艺术家的思想与情感。
王鹭鹰借助作品,表达他那颗炽热的心。雕塑作品表面的冰冷,承载着却是艺术家热烈的思想感情。将汉字笔画拆解,在立体空间中重新构建和谐的结构,这样一次次“解”与“构”的上演,让王鹭鹰的雕塑作品有了思想的张力。他想通过“和”系列作品,表达“自然和社会人事,万物各得其所的理想境地”;通过“家”系列作品,表达“人生就像旅途,不管我们飘到哪里,最终还是会回到那个最温暖的地方:家”;通过“乐”系列作品,表达“心之本体,凡人生之生也,必以其欢”……最终,这些美好的情感都汇为一个“福”字。王鹭鹰说:“福自百态,圆融是福、长寿是福、平安是福、和谐是福……碧海蓝天是福,山明水秀是福,家国长安更是福。”是以,王鹭鹰便将古往今来经典的“福”字进行创作,融合理解与祝愿塑造而出。
美学家李泽厚提出:“华夏美学要走自己的路,创立中国独特的现代艺术观。加强与世界各国文化艺术的交流,吸收各国艺术的精华为我所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寻找传统艺术历史的积淀,思考未来雕塑艺术的发展,将中国雕塑带入光辉灿烂的新天地。”中国雕塑艺术的蓬勃发展,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坚持坚守,创优创新。相信年轻艺术家王鹭鹰的艺术之路犹如鹰击长空,必将直挂云帆济沧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原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