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厦门文艺大讲堂系列报道之五

信息来源:  时间:2017-03-17 10:31:00

捕捉画面的“异质性” 照片也能“放声唱歌”


  ■讲座现场

  文/图 记者 龚小莞  实习生 王馨

  昨晚,厦门文艺大讲堂摄影讲座在思明图书馆八楼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厦门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陈勇鹏,以“在艺术创作中如何充分运用张力来丰富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为题,同摄影爱好者们分享了他的心得体会。

  陈勇鹏说,所谓“张力”,本是一种物理学的概念。但艺术的张力,是指平衡态中包容不平衡态,以“不动之动”的动态感,使观众的思维不断在影像画面的各极中往返、游移,在多重观念的影响下产生立体感受。

  对于陈勇鹏而言,在生活的场景中寻找画面的“异质性”,由此诞生的“异趣”是摄影作品耐人寻味的关键。陈勇鹏举例,在2014年赴三明市清流县进行摄影采风时,他拍摄了一组保洁员清洁人物纪念雕像的画面。平凡与不凡的强烈反差,令他记忆犹新。

  陈勇鹏认为,一幅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能够让观众意识并感受画面背后的故事。同样,摄影作品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反复挑选,不断对比画面的细节,直至挑选出满意的作品。“画面需要感染力,而感染力便是强烈的对比,无论是运用色彩、线条还是人物。所以,我会尽量在创作中寻找这种感觉,并通过生活上的积累,训练自己捕捉画面的眼光。”

  陈勇鹏告诉记者,他在看完著名摄影家刘香成的作品后,被充满张力的画面所吸引,从此自己的摄影风格也深受影响。陈勇鹏说,摄影爱好者虽然能够随时随地拍下画面来传达心声,但不同人在摄影语言上的悬殊,形成了 “说话”与“唱歌”的区别。画面中如果缺乏能代表“异质”的元素,那只是让照片“开口说话”。但如果多了富有张力的事物,哪怕是微乎其微的细节,照片便能“放声唱歌”。“构成画面的元素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对比,反差越大,张力越强,作品就越能抓住人心。”

本网站由 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邮 编:361005
本网站由厦门网制作 闽ICP备:1601627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2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