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投稿即入国展,郑莹艳:选择创作方向比努力重要

信息来源:  时间:2024-04-24 09:13:00

郑莹艳首次投稿书法顶级赛事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并选择竞争最激烈的行书,经过层层选拔,最终从入围复评的4284件行书作品中脱颖而出。

郑莹艳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尽管她的专业并非书法,但书法是她从小培养的爱好。毕业后,她回到家乡福建创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生活和工作逐渐步入稳定。2017年,她终于有机会重新拾起儿时的爱好,并第一次参加了正规的书法培训班。

绝大多数的书法教学始于笔法训练,学书头几年对笔法的深入学习尤为关键。仅凭兴趣和爱好来学习书法是远远不够的;当积累了一定的技巧后,选择进一步的学书方向将会影响其一生。许多人的选择往往基于一时的感觉和喜好,这可能导致两个问题:

一是个人喜好决定了他们选择的方向;

二是个人性格决定他们适合选择的类别。

这两个选择,表面上看区别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适合自己的还是占优势一些。

清人刘熙载《艺概》有述:“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阐述了书法学习,性情对学书方向尤其重要。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受到生理和心理因素及身边的人和事影响,你喜欢的东西不一定适合你。反之,表面上看似不是最优选择,在经过实际磨合后,可能会觉得更适合自己。例如,身材娇小喜欢霸道的越野车型,身材高大喜欢底盘低的赛车类型,选择与自身身形不适,会造成诸多不便,说明喜欢和适合相差甚远。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择业择偶。郑莹艳的选择似乎更加理性,也许是因为她同理工科男女打交道较多,她更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体。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郑莹艳向往温馨自由、潇散简约的生活状态。从魏晋到唐宋,唐人重法则,宋人重意韵。郑莹艳对杨凝式的《韭花帖》百读不厌,读杨凝式的生平,临写他的仿真墨迹,感悟字里行间的疏朗散雅,空间交错。行距字距的空白穿插,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法度和意蕴的融合,正是她想追求的书风。

条条道路通北京,重要的是一定要选择自己最适合的那一条。有了明确的方向,就如有了指南针一样,学习和训练的目标就会更加明确,在此过程中,有意无意都会浏览相关的的古今作品。

如今书法展赛大致分为三种书风:一类巧,一类拙,一类介于巧拙散淡之间。郑莹艳选择了第三种书风。学书仅靠刻苦训练是不够的,临摹容易得其形状而失其神,因此技法之外的揣摩感悟尤为重要。

北宋黄庭坚在《论书》中指出:“学书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临古人始必求其似,久久剥换,遗貌取神。”

也就是说,学习书法的过程是从一开始的生疏状态出发,逐渐掌握字形与精神,然后超越字形的拘束,留下字的韵味。这一从形似到神似的转化过程,需要不断的提纯和分解。带着这种思维去训练的人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道理。

郑莹艳似乎已经走过了这段艰辛的路,她平日训练的刻苦和艰辛的付出由此可见一斑。正如她自己所提到的,哪怕两天没有练习,内心都会有愧疚感!正是这种书法生活化,生活书法化,使她在漫长的书艺之路得以不断求索和探究。

有幸入展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是对郑莹艳学书方向的肯定和认可。郑莹艳表示自己需要在更深入研究技法的基础上,加深对书画史和诗词文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在书写之时,能明其理、晓其趣、会其神,从而真正领会堂奥。书道漫漫,此途非岁月不可。郑莹艳说,吾辈应在丰富手头表现力的同时,不忘以妙净明心为指引,由艺求道、以艺参道,在日日精进处实现道艺两进。

郑莹艳简介

郑莹艳,民盟盟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准)、厦门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大书法在线全国青年书法家专业委员会行书委员会委员。

入展情况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入展(中书协)

 “八闽丹青奖·第四届福建省书法双年展”入展(福建省书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原推文


本网站由 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邮 编:361005
本网站由厦门网制作 闽ICP备:1601627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2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