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美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

信息来源:《中国艺术报》  时间:2019-03-18 09:01:00

在中国美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9年3月14日)

□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李 屹

各位艺术家、同志们: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参加联组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文艺工作“培根铸魂”的重要地位作用,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四个坚持”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社会各界特别是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参加两会的文艺界代表纷纷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整个文艺界欢欣鼓舞、倍感振奋。3月8日,中国文联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文联向各团体会员印发学习通知,不断把学习推向深入。今天,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召开座谈会,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髓,并号召广大美术工作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各位艺术家代表作了发言,畅谈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和认识,讲得真挚、生动、深刻,表达了美术家、美术界的共同心声,彰显了各位美术工作者艺品双修的追求、境界和责任担当,听了之后深受启发。

  借此机会,我谈几点学习体会,与大家一道交流共勉。

  一、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先后两次专门就文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为标题性段落加以阐述。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先后给内蒙古乌兰牧骑队员回信、给老艺术家牛犇同志写信、给中央美院老教授回信。去年8月份,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新年伊始,在今年备受社会关注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会,亲切慰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彰显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深厚的文化文艺情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论述一脉相承,是对党的文艺理论的又一次丰富发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为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和科学指南。当前,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亲切关怀和重要思想转化为精神动力和工作举措,以讲话精神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推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浓墨重彩描绘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和反映新时代的精神气质,描绘和展现新时代的万千意象,是广大美术工作者的时代责任。大家都知道,清初著名画家石涛就曾说过“笔墨当随时代”。纵观中国美术历史长河,凡是能够经受时间检验、传承延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美术作品,无一不反映时代发展、彰显时代精神。李可染的《万山红遍》、董希文的《开国大典》、陈逸飞的《黄河颂》,都表现着一个时代的主题、凝结着一个时代的精神而经久不衰。这几年,中国美协举办“第12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实施“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见证和记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目前正在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美术创作工程、“第13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8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目的就是用艺术的形式塑造国家和民族形象,绘就新时代的恢宏画卷和崭新篇章。广大美术工作者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珍惜时代机遇,与时代同行,倾心投入、潜心创作,更加自觉地走进时代、融入时代,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用智慧和辛劳描绘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象。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画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实践证明,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的文艺创作也都是为了人民。我国著名画家刘文西认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程度,一定意义上决定艺术的高度。他创作的《祖孙四代》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性之美。去年中国美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作品展”推出的30位中青年美术家就是长期扎根生活,了解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需求,才创作出情感质朴丰厚、语言独到多元的优秀作品。广大美术工作者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转变,准确把握人民对文艺质量、品位、风格等方面新的更高要求,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社会实践中采掘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的矿藏,在现实生活中涵育激发永不枯竭的创作灵感,坚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服务,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粮,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四、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努力推出传世之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希望大家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优秀文艺作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水平,提高作品的思想艺术质量是繁荣创作的永恒追求。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什么是文艺精品?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在这次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我的理解,这是对文艺精品内涵的更深刻的阐释,也是更高、更有针对性的要求。去年,我们受中央委托,有幸承担了“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美术创作部分,创作生产了一批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让广大观众更加真切地走进马克思的内心世界,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穿越时空的思想光芒。希望广大美术工作者坚守艺术理想,坚持守正创新,“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对历史、对时代负责的精神,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彰显中华美学精神,努力铸造时代的黄钟大吕。

  五、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做人品画品俱佳的美术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大家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艺工作者的道德修养提出明确要求。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在给老艺术家牛犇同志的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这一崇高目标和重要标准。在这次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明德引领风尚,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指导性,对于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坚守艺术理想、牢牢把握文艺的前进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美术历来有“人品”“画品”之论,清代王昱在《东庄论画》中说:“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潘天寿先生更是将“高尚之品德、宏远之抱负、超越之识见、厚重渊博之学问”作为一生追求。这些都说明,凡是为人尊敬、广受赞誉的名家大师,无不兼具精湛的艺术和高尚的品格。广大美术工作者要自觉追求立德树人、德艺双馨,自觉模范遵守《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和《中国美术工作者自律公约》,不断提升作品的思想品位和精神境界,努力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美术工作者。

  各位艺术家、同志们,使命在肩,初心不忘。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落到实处,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网站由 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邮 编:361005
本网站由厦门网制作 闽ICP备:1601627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2011号